中国农村扶贫中的村民参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8页 |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基本评述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18-29页 |
·农村扶贫中村民参与的相关概念释义 | 第18-23页 |
·农村扶贫的概念与形式 | 第18-21页 |
·公民参与的概念与变化 | 第21-22页 |
·农村扶贫中的村民参与 | 第22-23页 |
·参与式扶贫理论的内容与要求 | 第23-26页 |
·参与式扶贫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 第23-24页 |
·参与式扶贫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4-25页 |
·参与式扶贫理论的要求 | 第25-26页 |
·中国农村扶贫中村民参与的内容 | 第26-29页 |
·农村扶贫中的政治参与 | 第26-27页 |
·农村扶贫中的经济参与 | 第27-28页 |
·农村扶贫中的管理参与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扶贫中村民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 第29-40页 |
·农村扶贫中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 第29-32页 |
·村民参与的范围狭窄、形式单一 | 第29-30页 |
·贫困农民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利缺失 | 第30-31页 |
·参与实践与参与效果存在较大偏差 | 第31-32页 |
·农村扶贫中经济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 第32-36页 |
·扶贫资金投入过程排斥贫困农民的参与 | 第33-34页 |
·扶贫项目的短期性使得村民不能持续参与 | 第34-36页 |
·参与的盲目性和自私性降低了参与的水平和质量 | 第36页 |
·农村扶贫中管理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 第36-40页 |
·贫困农民参与项目管理的信息基础和能力条件不充分 | 第37页 |
·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实现有效参与 | 第37-38页 |
·扶贫项目评估中缺乏贫困农民参与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农村扶贫中村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8页 |
·政府对扶贫资源的垄断 | 第40-42页 |
·政府垄断扶贫资源使扶贫实践受制于垂直的官僚体制 | 第40-41页 |
·政府垄断扶贫资源造成非政府组织扶贫的缺位 | 第41-42页 |
·农村扶贫过程的不透明 | 第42-44页 |
·扶贫投入过程的不透明导致扶贫目标的偏离与转换 | 第42-43页 |
·扶贫管理过程的封闭性导致村民参与机会缺失 | 第43-44页 |
·村民缺少参与的意识和理性 | 第44-48页 |
·不愿参与 | 第44-45页 |
·不能参与 | 第45-46页 |
·参与失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农村扶贫中村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 第48-56页 |
·政府应逐渐放开扶贫资源 | 第48-51页 |
·改进扶贫资源传递过程 | 第48-49页 |
·建立治理型扶贫结构框架 | 第49-51页 |
·农村扶贫过程应逐渐透明化 | 第51-53页 |
·改革和完善扶贫投入制度 | 第51-52页 |
·扶贫项目管理过程要实现透明化 | 第52页 |
·建立健全扶贫监督评估体系 | 第52-53页 |
·提升村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 第53-56页 |
·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 | 第53-54页 |
·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制度化、组织化参与 | 第54-55页 |
·加强农民主体能力建设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