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Mesh网络虚拟化关键技术研究
|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11页 |
| 算法目录 | 第11-12页 |
| 摘要 | 第12-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 ·无线 Mesh 网络概述 | 第16-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无线 Mesh 网络虚拟化技术 | 第21-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应用场景 | 第22-24页 |
| ·挑战性问题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本文主要贡献 | 第27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48页 |
| ·网络虚拟化 | 第30-35页 |
| ·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 ·历史回顾 | 第31-33页 |
| ·相关研究项目 | 第33-35页 |
| ·隔离式网络虚拟化 | 第35-45页 |
| ·虚拟网络映射模型 | 第35-38页 |
| ·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 第38-45页 |
| ·聚合式网络虚拟化 | 第45-47页 |
| ·链路聚合 | 第45-46页 |
| ·节点聚合 | 第46-47页 |
| ·混合式网络虚拟化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虚拟接入网络映射 | 第48-74页 |
| ·引言 | 第48-50页 |
| ·支持隔离式虚拟化的无线 Mesh 网络设计 | 第50-54页 |
| ·基于 OFDMA 的无线 Mesh 节点设计 | 第50-51页 |
| ·实验观察:带外干扰效应 | 第51-52页 |
| ·无线 Mesh 网络架构设计 | 第52-54页 |
| ·Internet 网关树信道分配算法 | 第54-58页 |
| ·实验观察:部分交叠信道 | 第54-56页 |
| ·Internet 网关树信道分配算法 | 第56-58页 |
| ·虚拟接入网映射问题形式化 | 第58-62页 |
| ·无线 Mesh 网络模型 | 第58-59页 |
| ·虚拟接入网请求模型 | 第59-60页 |
| ·虚拟接入网映射问题形式化描述 | 第60-62页 |
| ·虚拟接入网映射算法 | 第62-65页 |
| ·贪心算法 | 第62-63页 |
| ·遗传算法 | 第63-64页 |
| ·增强型遗传算法 | 第64-65页 |
| ·性能评估 | 第65-70页 |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65-66页 |
| ·仿真参数确定 | 第66-67页 |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 ·小结 | 第70-74页 |
| 第四章 面向多播服务的虚拟网络映射 | 第74-86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系统模型 | 第75页 |
| ·面向多播服务的虚拟网络 | 第75页 |
| ·物理无线 Mesh 网 | 第75页 |
| ·问题描述 | 第75-77页 |
| ·面向多播服务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 第77-79页 |
| ·性能评估 | 第79-84页 |
| ·实际平台验证 | 第79-83页 |
| ·仿真实验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6页 |
| 第五章 聚合式无线 Mesh 网络虚拟化 | 第86-104页 |
| ·引言 | 第86-89页 |
| ·系统模型 | 第89-90页 |
| ·网络主导型关联机制设计思想 | 第90-91页 |
| ·网络主导型关联机制协议设计 | 第91-94页 |
| ·更多情况的讨论 | 第94页 |
| ·理论分析 | 第94-100页 |
| ·冗余传输 | 第94-97页 |
| ·传输时延 | 第97-100页 |
| ·性能评估 | 第100-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4页 |
| 第六章 混合式无线 Mesh 网络虚拟化 | 第104-124页 |
| ·引言 | 第104-105页 |
| ·智能电网简介 | 第105-107页 |
| ·物理系统视角 | 第105页 |
| ·信息系统视角 | 第105-107页 |
| ·基于网络虚拟化的通信框架设计 | 第107-108页 |
| ·系统模型 | 第108-113页 |
| ·虚拟网络 | 第108页 |
| ·电力线通信网络 | 第108-111页 |
| ·无线 Mesh 网络 | 第111-113页 |
| ·问题形式化 | 第113-116页 |
| ·启发式算法 | 第116-118页 |
| ·性能评估 | 第118-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4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24-128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24-125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25-128页 |
| 致谢 | 第128-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6-150页 |
| 附录A 本文出现的缩略语列表 | 第150-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