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第11-17页
  一、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研究结构第17-18页
  四、可能的创新点第18页
  五、研究的难点第18-19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第19-23页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19-20页
  一、经济增长第19页
  二、经济发展第19-20页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第20-21页
  一、经济增长方式第20-21页
  二、经济发展方式第21页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内容第21-23页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第21-22页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第22-23页
第三章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第23-33页
 第一节 淮河流域的概况第23-27页
  一、淮河流域的界定第23页
  二、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第23-24页
  三、淮河流域的社会环境第24-27页
 第二节 淮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的实证研究第27-33页
  一、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及估计程序第28-29页
  二、变量的选取与实证分析第29-31页
  三、主要结论第31-33页
第四章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3-43页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3-41页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3-34页
  二、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第34-38页
  三、指标体系的确定——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第38-41页
 第二节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1-43页
  一、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1-42页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2-43页
第五章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第43-65页
 第一节 数据选取第43页
 第二节 评价分析第43-65页
  一、整体进程综合评价分析第43-50页
  二、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级指标及重点三级指标评价分析第50-63页
  三、主要结论第63-65页
第六章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第65-71页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第65-67页
 二、合理利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第67-68页
 三、加快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第68页
 四、社会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第68-69页
 五、加快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第69页
 六、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陷认定及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