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2页 |
| ·脉冲星 | 第9-17页 |
| ·脉冲星的性质 | 第9-12页 |
| ·毫秒脉冲星 | 第12-13页 |
| ·磁星 | 第13-17页 |
| ·黑洞 | 第17-22页 |
| ·黑洞分类 | 第17-19页 |
| ·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脉冲双星 | 第22-37页 |
| ·脉冲双星类型和后牛顿效应 | 第22-25页 |
| ·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 | 第25-33页 |
| ·双星系统的诞生和数目 | 第25-28页 |
| ·脉冲星-超大质量黑洞系统的研究 | 第28-31页 |
| ·脉冲星-黑洞双星的搜寻现状 | 第31-33页 |
| ·脉冲星-黑洞系统作为强引力场的探针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引力场中的光子轨迹 | 第37-47页 |
| ·广义相对论中的光子轨迹 | 第37-39页 |
| ·光线追踪法 | 第39-43页 |
| ·方法概述 | 第39-40页 |
| ·光子在θ方向的运动 | 第40-41页 |
| ·光子在r方向的运动 | 第41-43页 |
| ·PSR-BH系统中的光子运动特点 | 第43-44页 |
| ·脉冲到达时间分析 | 第44-47页 |
| ·守时模型 | 第44页 |
| ·守时模型的双星修正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脉冲星-超大质量黑洞系统强引力中的脉冲传播 | 第47-56页 |
| ·研究目的 | 第47-48页 |
| ·理论和模型 | 第48-51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