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梁论文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意义第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1页
     ·国外研究第7-8页
     ·国内研究第8-11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第13-29页
   ·引言第13页
   ·试验概况第13-15页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13-15页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15页
   ·试验过程第15-16页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6-26页
     ·试验现象第16-17页
     ·受压破坏特征第17-18页
     ·结果评定第18-19页
     ·抗压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第19-22页
     ·抗压强度与受火时间的关系第22-24页
     ·冷却方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第24-26页
     ·抗压强度与受火温度、受火时间和冷却方式之间的关系第26页
   ·小结第26-29页
第三章 高温后混凝土碳化试验第29-45页
   ·引言第29页
   ·试验概况第29-31页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29-30页
     ·试验设备第30-31页
   ·试验步骤第31-32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2-43页
     ·混凝土碳化深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第35页
     ·高温温度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第35-37页
     ·高温时间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第37-38页
     ·冷却方式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第38-42页
     ·高温中性化深度的规律第42-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高温后抗弯承载力试验第45-61页
   ·引言第45页
   ·试验概况第45-47页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45-46页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第46-47页
     ·试验加载第47页
   ·试验量测内容及方法第47-48页
     ·跨中挠度的测量第48页
     ·应变的测量第48页
     ·裂缝的测量第48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8-59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48-51页
     ·梁顶菏载—应变曲线第51-54页
     ·平截面假定第54-55页
     ·破坏形态及裂缝分布第55-58页
     ·极限承载力第58-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第61-69页
   ·引言第61页
   ·高温下RC梁ANSYS温度场分析第61-64页
     ·基本假定第61页
     ·温度场分析有限元模型第61-63页
     ·RC梁温度场结果分析第63-64页
   ·高温后RC梁剩余承载力的计算第64-67页
   ·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页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框架结构内力考虑楼板刚度变化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