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闪电现象 | 第10页 |
| ·连接过程中先导发展特征 | 第10-12页 |
| ·光学观测结果 | 第11-12页 |
| ·模式模拟结果 | 第12页 |
| ·三维定位方法 | 第12-14页 |
| ·电磁场和声学三维定位方法 | 第13-14页 |
| ·光学三维定位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试验 | 第16-22页 |
| ·观测场地 | 第16页 |
| ·观测系统 | 第16-22页 |
| ·主观测站观测设备 | 第16-19页 |
| ·副观测站观测设备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双站摄像资料重建闪电三维通道的方法 | 第22-34页 |
| ·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 第22-23页 |
| ·重建方法 | 第23-27页 |
| ·初始化角度 | 第23-24页 |
| ·匹配角度 | 第24-25页 |
| ·利用匹配的角度重建闪电通道 | 第25-27页 |
| ·最短公垂线法 | 第27页 |
| ·方法检验 | 第27-32页 |
| ·重建标准点的坐标 | 第27-29页 |
| ·个例分析 | 第29-31页 |
| ·校准角度和初始化闪电通道 | 第30页 |
| ·重建三维闪电通道 | 第30-31页 |
| ·重建误差 | 第31页 |
| ·算法分析 | 第31-32页 |
|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一次自然闪电连接过程中不同先导发展特征对比 | 第34-48页 |
| ·分析 | 第34-45页 |
| ·下行先导主分叉(PBDL)发展特征 | 第40页 |
| ·上行连接先导(UCL)发展特征 | 第40页 |
| ·上行未连接先导(UUL)发展特征 | 第40-42页 |
| ·PBDL 和 UCL 的最终连接 | 第42-43页 |
| ·先导发展速率的比值 | 第43-44页 |
| ·先导头部亮度 | 第44-45页 |
| ·结论和讨论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连接过程中先导的发展特征 | 第48-60页 |
| ·观测资料 | 第48-49页 |
| ·UCL 发展特征分析 | 第49-53页 |
| ·UCL 长度 | 第49页 |
| ·UCL 速率 | 第49-53页 |
| ·UCL 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 ·UCL 速率和长度的关系 | 第51页 |
| ·UCL 速率和高度的关系 | 第51-52页 |
| ·UCL 速率和先导头部三维间距的关系 | 第52-53页 |
| ·PBDL 发展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 ·PBDL 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 ·PBDL 速率和先导头部三维间距的关系 | 第54-55页 |
| ·下行先导主分叉和上行连接先导之间速率的比值 | 第55-56页 |
| ·先导头部亮度和时间的关系 | 第56-57页 |
| ·先导连接方式 | 第57-60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0-64页 |
| ·总结 | 第60-61页 |
| ·创新点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