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7日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飑线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 ·飑线的组织形式及生命史演变特征 | 第10-11页 |
| ·飑线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 第11-12页 |
| ·飑线的触发维持机制 | 第12-14页 |
| ·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应用及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暴雨过程环流背景 | 第17-25页 |
| ·资料说明 | 第17页 |
| ·暴雨过程雨情 | 第17-18页 |
| ·暴雨过程天气背景 | 第18-23页 |
| ·高低空天气形势 | 第18-20页 |
| ·大气层结状况及对流指数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飑线系统的演变过程 | 第25-31页 |
| ·形成阶段 | 第25-26页 |
| ·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 ·成熟阶段 | 第27-28页 |
| ·消散阶段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飑线系统的结构特征 | 第31-41页 |
| ·系统触发机制 | 第31-32页 |
| ·系统发展阶段 | 第32-38页 |
| ·对流带与单体锢囚 | 第33-36页 |
| ·弓形回波的形成发展 | 第36-38页 |
| ·系统成熟阶段 | 第38-39页 |
| ·水平结构特征 | 第38页 |
| ·垂直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WRF 模拟 | 第41-59页 |
| ·WRF 模式简介 | 第41页 |
| ·模拟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 ·模拟与实况对比 | 第42-45页 |
| ·飑线系统的演变 | 第42-44页 |
| ·飑线系统过程降水 | 第44-45页 |
| ·低空急流分析 | 第45-49页 |
| ·低空急流概况 | 第45-47页 |
| ·低空急流引发的垂直环流 | 第47-49页 |
| ·尾部入流分析 | 第49-56页 |
| ·尾部入流的概况和形成机制 | 第49-53页 |
| ·尾部入流的作用 | 第53-56页 |
| ·系统形成机理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