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丝织品简介 | 第10-11页 |
| ·我国的丝织品文化 | 第10页 |
| ·丝织品的化学组成 | 第10-11页 |
| ·丝织品蛋白的构象与晶型 | 第11页 |
| ·丝织品主要的污染损坏因素 | 第11页 |
| ·博物馆丝织品环境 | 第11-12页 |
| ·温度和湿度 | 第11-12页 |
| ·酸碱性气体污染物 | 第12页 |
| ·生物污染 | 第12页 |
| ·光污染 | 第12页 |
| ·丝织品老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常用检测丝织品老化的技术 | 第13-15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14页 |
| ·X光照相技术(XRP) | 第1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14页 |
| ·热分析和显微红外 | 第14页 |
| ·电子顺磁共振法(ESR) | 第14页 |
| ·抗拉强度检测 | 第14页 |
| ·粘度分析 | 第14页 |
| ·比色法 | 第14-15页 |
| ·本研究选用的检测方法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色差分析与扫描电镜法对丝织品老化的研究 | 第17-37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实验部分 | 第17-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17-20页 |
| ·不同高浓度污染气体老化样品的制备 | 第17-18页 |
| ·低浓度NO_2、SO_2老化丝绸样品的制备 | 第18-19页 |
| ·光模拟老化样品的制备 | 第19-20页 |
| ·分析原理及方法 | 第20-22页 |
| ·色差分析原理及方法 | 第20-21页 |
| ·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及原理 | 第21-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5页 |
| ·色差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 ·SEM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色差分析小结 | 第35-36页 |
| ·SEM分析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丝织品老化的研究 | 第37-54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原理及方法 | 第38-40页 |
| ·HPLC测定氨基酸原理 | 第38-39页 |
| ·HPLC分析氨基酸方法 | 第39页 |
| ·丝绸的水解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 ·光照模拟老化样品氨基酸分析 | 第40-44页 |
| ·低浓度NO_2老化样品氨基酸分析 | 第44-48页 |
| ·低浓度SO_2老化样品氨基酸分析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丝绸老化的研究 | 第54-69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ATR-FTIR测定丝织品的原理 | 第54-55页 |
| ·数据拟合方法 | 第55-58页 |
| ·ATR-FTIR操作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 ·污染气体老化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 ·低浓度NO_2模拟老化红外分析 | 第64-65页 |
| ·低浓度SO_2模拟老化红外分析 | 第65-66页 |
| ·光照模拟老化红外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5章 新型技术测定丝绸老化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 第69-82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69页 |
| ·LT-NMR技术测定丝织品老化原理及方法 | 第69-70页 |
| ·DART-MS测定丝织品老化原理及方法 | 第70-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 ·LT-NMR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71-72页 |
| ·DART-MS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LT-NMR分析小结 | 第74页 |
| ·DART-MS分析小结 | 第74-75页 |
| ·不同仪器方法测定丝织品老化研究的综合对比 | 第75-78页 |
| ·色差仪分析高浓度污染气体老化样品 | 第75页 |
| ·HPLC高浓度污染气体老化样品 | 第75页 |
| ·ATR-FTIR分析高浓度污染气体老化样品 | 第75-76页 |
| ·SEM分析高浓度污染气体老化组 | 第76-78页 |
| ·综合老化指标的确立 | 第78-82页 |
| ·各测定指标归一化处理及权重的确定 | 第78-79页 |
| ·归一化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 第79-81页 |
| ·综合老化指标评价污染气体老化丝绸的影响程度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况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