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前言 | 第9-15页 |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 ·访谈法 | 第15-16页 |
| ·实地考察法 | 第16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16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6页 |
| 3 昭通市中学学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28页 |
| ·昭通市中学学校体育现状 | 第16-18页 |
|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 第16页 |
| ·体育教材来源与使用情况 | 第16-17页 |
|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 第17-18页 |
| ·体育课程内容 | 第18页 |
| ·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 第18-20页 |
| ·两操情况 | 第19-20页 |
| ·课余训练和竞赛开展情况 | 第20页 |
| ·昭通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情况与分析 | 第20-21页 |
| ·体育经费情况 | 第20页 |
| ·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 第20-21页 |
| ·昭通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 | 第21-24页 |
| ·教师数量、工作量以及待遇状况 | 第21-22页 |
| ·专职体育教师学历、职称、性别和年龄情况 | 第22页 |
| ·昭通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师科研情况 | 第22-23页 |
| ·昭通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情况 | 第23页 |
| ·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窘境 | 第23页 |
| ·体育课程资源拓展意识 | 第23-24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概述 | 第24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的分类 | 第24-25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特点 | 第25-27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情况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4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互促发展的可行性 | 第28-40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促发展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 ·昭通市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 第28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需要 | 第28-29页 |
| ·昭通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2页 |
| ·选择空间大 | 第29-30页 |
| ·符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 | 第30页 |
| ·师资队伍易于满足 | 第30页 |
| ·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成本较低 | 第30-31页 |
| ·丰富了教学内容 | 第31页 |
|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 第31页 |
| ·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 第31-32页 |
| ·国家政策支持,符合体育课程改革要求 | 第32页 |
| ·学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原则 | 第32-33页 |
| ·尊重资源属性与特征原则 | 第32-33页 |
| ·趣味性原则 | 第33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3页 |
| ·时效性原则 | 第33页 |
| ·资源共享原则 | 第33页 |
| ·学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依据 | 第33-34页 |
| ·群众基础好 | 第33-34页 |
| ·项目简单易学 | 第34页 |
| ·项目集体性强 | 第34页 |
| ·其它 | 第34页 |
| ·实验研究—以踢毽子为实验项目 | 第34-39页 |
| ·踢毽子项目简介 | 第34-35页 |
| ·踢毽子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理论上可行 | 第39页 |
| ·实验证明可行 | 第39-40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建议 | 第40-42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件 | 第44-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