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与绩效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4-18页
     ·选题背景第14-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理论意义第18-19页
     ·实践意义第19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4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相关理论第19-21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关理论综述第21-24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4-31页
     ·研究思路第24-25页
     ·分析框架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创新点与不足第29-31页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第31-50页
 第一节 技术发展规律与技术范式第31-37页
     ·技术内涵及内在逻辑第31-34页
     ·技术范式理论第34-37页
 第二节 技术跨越理论与综述第37-45页
     ·技术跨越的内涵第38-40页
     ·技术跨越的路径研究第40-42页
     ·技术跨越的模式第42页
     ·技术跨越的实现能力第42-44页
     ·技术跨越机会选择第44-45页
 第三节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关理论第45-47页
 第四节 技术扩散理论第47-49页
 第五节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机理研究第50-91页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理论分析第50-54页
     ·信息化的主要内涵第50-51页
     ·工业化的主要内涵第51-53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第53-54页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机理分析第54-79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演化第55-59页
     ·基于技术周期视角两化融合的内涵界定第59-62页
     ·短期两化融合的机理与数理分析第62-71页
     ·长期两化融合的机理与数理分析第71-75页
     ·生产要素的配置及结构变革第75-79页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机制分析第79-90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逻辑第79-81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系统机制第81-89页
     ·市场与政府对于两化融合的影响第89-90页
 第四节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环境与制约因素分析第91-102页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环境分析第91-95页
     ·政策环境分析第91-93页
     ·必要性分析第93-95页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成效第95-97页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约因素分析第97-101页
     ·存在的问题第97-98页
     ·制约因素分析第98-10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企业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的实证研究第102-126页
 第一节 企业层面两化融合理论综述第102-107页
     ·信息技术的采纳对生产绩效影响第102-105页
     ·企业信息化投资绩效研究综述第105-107页
 第二节 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问卷设计与基本描述第107-114页
     ·设计准则第108-109页
     ·设计框架第109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109-114页
 第三节 企业两化融合数据分析与绩效研究第114-117页
     ·主要变量设定第114-116页
     ·数据描述与统计分析第116-117页
 第四节 分析结论第117-124页
     ·企业信息化绩效分析第117-123页
     ·扩展性分析第123-124页
 第五节 小结第124-126页
第六章 产业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的实证研究第126-142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26-128页
 第二节 信息化投资绩效的模型构建第128-130页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第130-133页
     ·主要变量设定第130-132页
     ·简单统计分析第132-133页
 第四节 分析结论第133-141页
     ·产业信息化绩效分析第133-135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化融合状况对比第135-138页
     ·扩展性分析第138-141页
 第五节 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及对策第142-151页
 第一节 战略重点和主要领域第142-146页
     ·战略重点第142-144页
     ·主要领域第144-146页
 第二节 推进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及对策第146-151页
     ·基于企业视角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及对策第146-147页
     ·基于产业视角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及对策第147-148页
     ·基于政府视角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及对策第148-15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附录第167-178页
个人简历第178-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
下一篇:我国工业生态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