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基本理论研究 | 第10-15页 |
一、 利益衡量理论概述 | 第10-12页 |
(一) 利益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利益衡量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立法利益衡量与侵权责任法 | 第12-15页 |
(一) 立法利益衡量理论 | 第12-14页 |
(二) 侵权责任法立法利益衡量之表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立法利益衡量解决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23页 |
一、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比较研究 | 第15-17页 |
(一) 西方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研究 | 第15-17页 |
(二) 我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研究 | 第17页 |
二、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焦点分析 | 第17-20页 |
(一)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规定 | 第17-18页 |
(二)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争议焦点 | 第18-20页 |
三、 立法利益衡量调整的利益范畴 | 第20-23页 |
(一) 法律利益的范畴 | 第20-21页 |
(二) 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法益范畴 | 第21页 |
(三) 侵权责任方式与立法利益衡量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立法利益衡量的路径分析 | 第23-30页 |
一、 立法利益衡量解决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之必要性 | 第23-24页 |
(一) 立法中利益冲突的必然性 | 第23-24页 |
(二) 立法在解决利益冲突中的作用 | 第24页 |
二、 立法中利益衡量的过程 | 第24-27页 |
(一) 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表达 | 第24-26页 |
(二) 立法过程中的利益整合 | 第26-27页 |
三、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功能分析 | 第27-30页 |
(一)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救济性功能 | 第28页 |
(二)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预防性功能 | 第28-29页 |
(三)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惩罚性功能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立法利益衡量与民法典立法 | 第30-36页 |
一、 民法典存在之必要性分析 | 第30-32页 |
(一) 中国有民法典编纂的历史 | 第30页 |
(二) 我国现行民法体系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三) 我国已经开展民法典编纂准备工作 | 第31-32页 |
二、 立法利益衡量之于民法典的价值 | 第32-33页 |
(一) 民法典是立法利益衡量的结果 | 第32页 |
(二) 立法利益衡量有助于民法体系的完善 | 第32-33页 |
三、 侵权责任方式采取二元并立的理论依据 | 第33-36页 |
(一) 立法利益衡量的要求 | 第33页 |
(二) 预防功能与救济功能同等重要 | 第33-34页 |
(三) 为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提供依据 | 第34-35页 |
(四) 对民法典中侵权责任方式规定的建议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