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一) 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 | 第12-14页 |
1.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的萌芽 | 第12-13页 |
2. 近代西欧社会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13页 |
3. 现代信息时代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 | 第13-14页 |
(二) 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 第14-17页 |
1. 公民教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15-17页 |
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一)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 第17-20页 |
1.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8页 |
2.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二)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20-23页 |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需要 | 第20-21页 |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 第21页 |
3. 培养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满足青少年现代化的需要 | 第21-23页 |
三、国外青少年公民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9页 |
(一) 国外青少年公民教育概况 | 第23-26页 |
1. 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 | 第23-24页 |
2. 德国青少年公民教育 | 第24-25页 |
3. 日本青少年公民教育 | 第25页 |
4. 新加坡青少年公民教育 | 第25-26页 |
(二) 国外青少年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1. 建立完善的公民教育体系,促进公民教育的变革 | 第26-27页 |
2. 更新公民教育理念,促进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 | 第27页 |
3.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公民教育的实践性 | 第27-28页 |
4. 重视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公民教育的文化环境 | 第28-29页 |
四、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依据与原则 | 第29-35页 |
(一)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依据 | 第29-32页 |
1. 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2. 现实依据 | 第31-32页 |
(二)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原则 | 第32-35页 |
1. 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页 |
2. 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3. 借鉴吸收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4.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第33-35页 |
五、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 第35-39页 |
(一)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目标 | 第35-36页 |
1. 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 第35页 |
2. 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认同 | 第35-36页 |
3. 权利义务意识的形成 | 第36页 |
(二)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36-39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37页 |
2. 法律教育 | 第37页 |
3. 道德教育 | 第37-38页 |
4. 环境保护教育 | 第38页 |
5. 社会实践教育 | 第38-39页 |
六、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 第39-43页 |
(一) 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模式 | 第39-41页 |
1. 道德认知模式 | 第39页 |
2. 价值澄清模式 | 第39-40页 |
3. 关心体谅模式 | 第40页 |
4. 社会行动模式 | 第40-41页 |
(二)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41-43页 |
1. 家庭教育 | 第41页 |
2. 学校教育 | 第41-42页 |
3. 社会教育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