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工程论文

多源气体泄漏扩散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气体泄漏扩散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现场大规模试验研究现状第15-17页
     ·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现状第17-18页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8-19页
   ·前人研究不足与本文目的第19-21页
     ·前人研究不足第19-20页
     ·本文目的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静滞自由空间中多源射流的动力学研究方法第23-37页
   ·引言第23-24页
   ·多源射流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第24-29页
     ·实验系统与装置第24-28页
     ·实验方法与程序第28-29页
   ·多源射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第29-35页
     ·物理、数学模型与控制方程第29-32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静滞自由空间中多源轻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37-67页
   ·引言第37页
   ·静滞自由空间中单源轻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37-53页
     ·单源轻气射流流场的基本特性研究第37-41页
     ·单源轻气射流动力学特性研究第41-43页
     ·泄漏速率对单源轻气射流的影响第43-49页
     ·泄漏角度对单源轻气射流的影响第49-53页
   ·静滞自由空间中多源轻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53-64页
     ·多源轻气射流流场的基本特性研究第53-54页
     ·多源轻气射流动力学特性研究第54-58页
     ·泄漏源间距对多源轻气射流的影响第58-62页
     ·泄漏源数目对多源轻气射流的影响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静滞自由空间中多源重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67-93页
   ·引言第67页
   ·静滞自由空间中单源重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67-80页
     ·单源重气射流流场的基本特性研究第67-68页
     ·单源重气射流动力学特性研究第68-71页
     ·泄漏速率对单源重气射流的影响第71-76页
     ·泄漏角度对单源重气射流的影响第76-80页
   ·静滞自由空间中多源重气射流的动力学研究第80-91页
     ·多源重气射流流场的基本特性研究第80-81页
     ·多源重气射流动力学特性研究第81-85页
     ·泄漏源间距对多源重气射流的影响第85-89页
     ·泄漏源数目对多源重气射流的影响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多源轻气扩散模拟研究第93-133页
   ·引言第93-94页
   ·GPM模型及修正第94-107页
     ·GPM模型第94-97页
     ·GPM模型中存在的不足第97-98页
     ·GPM模型修正方法第98-102页
     ·GPM模型修正结果与讨论第102-107页
   ·单源轻气扩散模拟研究第107-127页
     ·单源轻气连续泄漏扩散模拟研究第108-117页
     ·单源轻气瞬时泄漏扩散模拟研究第117-127页
   ·多源轻气扩散模拟研究第127-132页
     ·多源轻气泄漏扩散模拟方法第127-128页
     ·多源轻气连续泄漏扩散模拟研究第128-130页
     ·多源轻气瞬时泄漏扩散模拟研究第130-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六章 多源重气扩散模拟研究第133-169页
   ·引言第133-135页
     ·重气的形成与判定第133-134页
     ·重气的扩散过程第134-135页
   ·SLAB模型第135-144页
     ·SLAB模型描述第135-137页
     ·物理、数学模型及控制方程第137-143页
     ·SLAB模型的计算过程第143-144页
   ·SLAB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144-157页
     ·现场试验对比验证第144-151页
     ·其它模型对比验证第151-153页
     ·真实事故对比验证第153-156页
     ·误差原因总结及重气扩散影响因素第156-157页
   ·单源重气扩散模拟研究第157-165页
     ·泄漏参数的影响第158-162页
     ·气象参数的影响第162-164页
     ·地形参数的影响第164-165页
   ·多源重气扩散模拟研究第165-168页
     ·多源重气扩散模拟方法第165-166页
     ·多源重气扩散模拟计算示例第166-168页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173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第169-172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72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曲面加工轨迹规划方法及解释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长杆弹撞击下金属靶板侵彻与穿透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