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3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假设 | 第26-32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4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 第32-46页 |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生源地、年级等差异 | 第32-35页 |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 第32页 |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 第32页 |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 第32-34页 |
·不同专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 第34页 |
·不同专项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 第34-35页 |
·生源地、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 第35-38页 |
·自我意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38页 |
·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38-39页 |
·专业学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39-40页 |
·课余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40-41页 |
·环境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41-42页 |
·就业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42-43页 |
·恋爱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 第43-44页 |
·各维度总分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46页 |
·建议 | 第46-50页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主观幸福感 | 第46-47页 |
·理性看待经济问题,提高主观幸福感 | 第47页 |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高主观幸福感 | 第47-48页 |
·完善培养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推荐,提高幸福感 | 第48-50页 |
6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件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