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 表目录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4-27页 |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文献综述 | 第29-61页 |
| ·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发展综述 | 第29-45页 |
| ·国家宽带计划与政府补贴 | 第29-39页 |
| ·普遍服务发展中涉及的要点 | 第39-45页 |
| ·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理论综述 | 第45-53页 |
| ·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补偿方法研究 | 第45-49页 |
| ·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补偿策略研究 | 第49-53页 |
| ·文献总结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确定 | 第53-60页 |
| ·文献总结及拟解决的理论空白 | 第53-55页 |
| ·政府补贴必要性确定 | 第55-58页 |
| ·成本补偿思路及其原则确定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三章 宽带产业特点及村通宽带普遍服务与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 第61-99页 |
| ·宽带网络特征分析 | 第61-72页 |
| ·网络组合成本导向下的规模经济性 | 第62-63页 |
| ·网络组合价值导向下的外部性 | 第63-69页 |
| ·网络组合需求导向下的替代性 | 第69-72页 |
| ·宽带补偿机制的类型特点与补贴理论分析 | 第72-79页 |
| ·补偿机制的现实优劣分析 | 第72-77页 |
| ·政府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 第77-79页 |
| ·中国宽带普遍服务成本效率分析 | 第79-97页 |
| ·DEA方法的适用性 | 第80-81页 |
| ·评价模型-CCR模型 | 第81-84页 |
| ·村通宽带普遍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 第84-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四章 村通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成本预估”计量模型实证研究 | 第99-119页 |
| ·宽带与统计变量之间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 ·宽带成本计量实证研究模型建立 | 第104-111页 |
| ·混合成本原则及滚动式成本测算体系 | 第104-106页 |
| ·模型变量的选择 | 第106-107页 |
| ·模型假设的提出 | 第107-111页 |
| ·模型变量的筛选 | 第111-116页 |
| ·数据源的筛选 | 第111-112页 |
| ·模型的选择和测量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 第五章 村通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演化博弈纳什均衡 | 第119-160页 |
| ·博弈思路构建及分析 | 第119-120页 |
| ·博弈论经典理论概述 | 第120-126页 |
| ·纳什均衡和“囚徒困境” | 第121-122页 |
| ·奥曼的“强均衡”和“相关均衡” | 第122-123页 |
| ·谢林“聚点均衡”和“多重均衡博弈” | 第123-125页 |
| ·理论小结及其与补偿机制的关联分析 | 第125-126页 |
| ·群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 | 第126-129页 |
| ·演化博弈理论概述 | 第126-127页 |
| ·演化博弈论理论特点 | 第127-128页 |
| ·演化博弈论研究与应用意义 | 第128-129页 |
| ·三群体演化博弈系统与动态复制 | 第129-158页 |
| ·演化博弈动态复制系统矩阵分析 | 第129-131页 |
| ·演化博弈动态复制系统稳定性理论分析 | 第131-137页 |
| ·政府补贴介入下的演化博弈与动态复制系统 | 第137-1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5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60-163页 |
|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63-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5-174页 |
| 附录1 中国宽带村通工程投入产出的统计数据(2011年) | 第174-177页 |
| 附录2 中国宽带村通工程任务分配表及相关统计数据(2011年) | 第177-181页 |
| 致谢 | 第181-1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