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农科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导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核心概念 | 第11-13页 |
| ·农业现代化 | 第11-12页 |
| ·农林高职院校 | 第12页 |
| ·涉农高职院校 | 第12页 |
| ·农科专业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 | 第13-15页 |
| ·关于农业高职院校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关于农科专业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定性研究 | 第18页 |
| ·定量研究 | 第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专业研究的背景知识 | 第20-28页 |
|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 第20-23页 |
| ·摸索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 第20-21页 |
| ·展开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 第21-22页 |
| ·攻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实质 | 第22-23页 |
|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发展概况 | 第23-28页 |
|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现状 | 第23-25页 |
| ·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背景 | 第25-26页 |
|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原则 | 第26-28页 |
| 3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发展现状梳理 | 第28-46页 |
| ·国家现行的相关重点政策 | 第28-30页 |
|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及重点专业建设 | 第28-29页 |
| ·国家部分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实施免学费政策 | 第29-30页 |
| ·农职院校的地区分布情况 | 第30-33页 |
| ·31 个省区的地区分布情况 | 第30页 |
| ·农林类高职院校地区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 ·全部农职院校的地区分布情况 | 第31-33页 |
|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结构 | 第33-36页 |
| ·2004 年专业目录内的农科专业 | 第33-34页 |
| ·2012 年专业目录内的农科专业 | 第34-35页 |
| ·2012 年专业目录外的农科专业 | 第35-36页 |
|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规模 | 第36-39页 |
| ·2012 年农林高职院校农科专业规模 | 第36-37页 |
| ·2012 年全部高职院校农科专业规模 | 第37-39页 |
|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外延 | 第39-41页 |
| ·与农业外部大环境相关的专业 | 第39-40页 |
| ·与农业内部深加工相关的专业 | 第40-41页 |
| ·农科专业与农业的协调度 | 第41-46页 |
| ·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占全国比重 | 第41-43页 |
| ·区域农科专业与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差值 | 第43-44页 |
| ·各地区农科专业与农业发展情况总排名 | 第44-46页 |
| 4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46-56页 |
| ·发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 第46-50页 |
| ·农职院校分布较为平均 | 第46页 |
| ·农科专业布局比较合理 | 第46-48页 |
| ·与相关专业密切度较高 | 第48-49页 |
| ·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较好 | 第49-50页 |
|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6页 |
| ·相关政策仍然有待完善 | 第50-51页 |
| ·各地区招生人数不均衡 | 第51-52页 |
| ·专业点数与招生数不足 | 第52-53页 |
| ·点均招生人数不够合理 | 第53-56页 |
| 5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发展问题探源 | 第56-62页 |
| ·根本原因——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短板 | 第56-57页 |
| ·农业现代化基本事实 | 第56-57页 |
| ·农业教育经费不均衡 | 第57页 |
| ·主观原因——农科专业成为发展边缘 | 第57-59页 |
| ·先天弱势:专业选择中无奈遇冷 | 第57-58页 |
| ·后天不足:专业设置上人云亦云 | 第58-59页 |
| ·客观原因——部分省区院校存在缺陷 | 第59-62页 |
| ·专业与农业发展水平不协调 | 第59-60页 |
| ·农科专业教师教研水平不高 | 第60-62页 |
| 6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优化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建议 | 第62-70页 |
| ·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62-65页 |
|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 第62页 |
| ·改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 第62-63页 |
| ·增强对农科专业的政策扶持 | 第63-64页 |
| ·把握农科专业设置权的收放 | 第64页 |
| ·平衡对农科专业的资金投入 | 第64-65页 |
| ·对学校层面的建议 | 第65-70页 |
| ·深化农科专业设置的理论层次 | 第65-67页 |
| ·提高农科专业教学的师资水平 | 第67页 |
| ·促进农科专业服务于农业园区 | 第67-70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0-74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 ·研究贡献和创新 | 第71-72页 |
|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的可能性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