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 ·城镇化快速推进,住宅用地面积激增 | 第18-19页 |
| ·住宅用地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异加剧 | 第19-20页 |
| ·公共住房调节机制短缺,商品住宅价格增长过快 | 第20-21页 |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 §1.4 研究内容、创新与结构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6-45页 |
| §2.1 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 §2.2 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31-42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36-42页 |
|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 第42-4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理论分析 | 第45-57页 |
| §3.1 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理论分析框架 | 第45-46页 |
| §3.2 住宅地价的时间增长 | 第46-50页 |
| ·供给与需求理论 | 第46-49页 |
| ·转型阶段: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 | 第49页 |
| ·投机阶段:供给滞后与需求投机 | 第49页 |
| ·调控阶段:供给短缺与需求抑制 | 第49-50页 |
| §3.3 住宅地价的空间差异 | 第50-55页 |
| ·住宅地价的区位差异 | 第51-53页 |
| ·住宅地价的邻里差异 | 第53-54页 |
| ·住宅地价的个别差异 | 第54-55页 |
| §3.4 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的理论模式 | 第55-5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研究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57-71页 |
| §4.1 研究区概述 | 第57-60页 |
| ·研究范围 | 第57-58页 |
| ·数据类型 | 第58页 |
| ·数据确定 | 第58-59页 |
| ·研究区概述 | 第59-60页 |
| §4.2 研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60-69页 |
| ·初始数据的录入 | 第60-61页 |
| ·初始数据的筛选 | 第61-62页 |
| ·商住综合用地的地价分摊 | 第62-64页 |
| ·研究数据的交易时间修正 | 第64-65页 |
| ·研究数据的缺值处理 | 第65-66页 |
| ·研究数据的异常点处理 | 第66-69页 |
| §4.3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 ·研究数据的总体分布 | 第69-70页 |
| ·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7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GIS支持下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第71-109页 |
| §5.1 住宅用地时空演变总体特征分析 | 第71-78页 |
| ·武汉市住宅土地市场演变特征 | 第71-73页 |
| ·武汉市住宅组团的划分 | 第73-74页 |
| ·武汉市住宅用地时空格局演变 | 第74-78页 |
| §5.2 住宅地价数据结构分析 | 第78-79页 |
| §5.3 住宅地价趋势分析 | 第79-80页 |
| §5.4 住宅地价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80-89页 |
| ·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 | 第80页 |
|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 第80-84页 |
|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 | 第84-89页 |
| §5.5 住宅地价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89-94页 |
| ·空间变异理论分析 | 第89-90页 |
| ·半变异函数理论与方法 | 第90-91页 |
| ·空间变异分析结果 | 第91-94页 |
| §5.6 住宅地价空间插值分析 | 第94-107页 |
| ·空间插值理论分析 | 第94页 |
| ·空间插值方法 | 第94-96页 |
| ·空间插值结果比较分析 | 第96-99页 |
| ·住宅地价时空变异剖面分析 | 第99-103页 |
| ·住宅地价时空变异差值解译 | 第103-107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六章 基于Hedonic模型的住宅地价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 第109-142页 |
| §6.1 Hedonic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109-112页 |
| ·Hedonic模型的发展历程 | 第109-110页 |
| ·Hedonic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110-111页 |
| ·Hedonic模型的设定 | 第111-112页 |
| ·Hedonic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 第112页 |
| §6.2 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识别与量化 | 第112-120页 |
| ·区位特征变量 | 第113-114页 |
| ·邻里特征变量 | 第114-116页 |
| ·个别特征变量 | 第116-118页 |
| ·其他特征变量 | 第118-120页 |
| §6.3 住宅地价Hedonic模型的建立 | 第120-131页 |
| ·Hedonic模型变量的选择 | 第120页 |
|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120-123页 |
| ·三种函数形式Hedonic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123-125页 |
| ·Hedonic模型的统计与检验 | 第125-128页 |
| ·对数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128-131页 |
| §6.4 住宅地价典型特征因素的测度研究 | 第131-141页 |
| ·住宅地价的时间特征 | 第131-133页 |
| ·城市中心区位价值的空间分析 | 第133-135页 |
| ·轨道交通的时空影响效应 | 第135-137页 |
| ·湖泊公园的空间影响效应 | 第137-138页 |
| ·容积率对住宅地价的影响 | 第138-141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 §7.1 结论总结 | 第142-144页 |
| §7.2 论文展望 | 第144-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62页 |
| 附件一:平面型商住综合用地地价分摊 | 第162-163页 |
| 附件二:立体型商住综合用地地价分摊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