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协议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 对赌协议内容概述及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内容概述 | 第18-19页 |
·对赌的主体 | 第18页 |
·对赌的筹码 | 第18-19页 |
·对赌的评判标准 | 第19页 |
·对赌协议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9-24页 |
·代理理论 | 第20页 |
·期权理论 | 第20-21页 |
·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博弈理论 | 第22-24页 |
·对赌协议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融资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重大资产收购中的应用 | 第26页 |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3. 对赌协议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应用分析 | 第28-39页 |
·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方式 | 第28-32页 |
·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民营企业的融资偏好 | 第30-32页 |
·民企选择对赌协议融资的必然性 | 第32页 |
·对赌协议在我国民企应用的特点分析 | 第32-35页 |
·以民企和海外风投之间的对赌为主 | 第32-33页 |
·业绩是考核标准,股权是筹码 | 第33-34页 |
·对赌的目的是规避风险、达到双赢 | 第34页 |
·对赌协议通常签订在融资方上市之前 | 第34-35页 |
·由离岸公司转向境内对赌 | 第35页 |
·对赌中的调整机制和投资工具的应用 | 第35-39页 |
·资本进入机制 | 第35-37页 |
·资本调整机制 | 第37-38页 |
·资本退出机制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案例对比分析 | 第39-62页 |
·中国动向——对赌成功全身而退 | 第39-45页 |
·对赌双方背景 | 第39-40页 |
·资本运作过程 | 第40-41页 |
·双方盈利分析 | 第41-43页 |
·对赌过程中应用的资本调整机制 | 第43-45页 |
·永乐电器——对赌失败被国美收购 | 第45-51页 |
·对赌双方背景 | 第45-46页 |
·资本运作过程 | 第46-48页 |
·方盈利分析 | 第48-50页 |
·对赌过程中应用的资本调整机制 | 第50-51页 |
·案例比较分析 | 第51-57页 |
·行业环境比较分析 | 第51-55页 |
·企业内部环境比较 | 第55-57页 |
·案例启示 | 第57-62页 |
·业绩高速增长的可行性分析 | 第57-59页 |
·合理估值是成功博弈的前提 | 第59-61页 |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对赌成败的重要因素 | 第61-62页 |
5. 对赌协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 第62-68页 |
·风险分析 | 第62-64页 |
·对赌造成管理层短视行为 | 第62页 |
·对赌目标过高对管理团队起到反激励 | 第62-63页 |
·管理层忽略控制权的独立性 | 第63-64页 |
·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67页 |
·深度思考融资方式的选择,准确分析对赌利弊 | 第64页 |
·合理定价,充分博弈 | 第64-65页 |
·明确管理层控制权 | 第65-66页 |
·提高管理水平,塑造核心竞争力 | 第66页 |
·灵活运用止损手段,退出对赌 | 第66-67页 |
·关于对赌协议的思考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