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开发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斜拉桥概述第9-11页
     ·斜拉桥的发展第9-10页
     ·斜拉桥拉索体系的特点第10-11页
   ·斜拉桥索力实时监测的重要性第11-12页
   ·斜拉桥拉索索力测试方法比选第12-17页
     ·油压表法第12-13页
     ·压应力法第13页
     ·磁通量法第13-14页
     ·振动频率法第14-17页
     ·各种方法比选第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7-18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算法的实现第20-36页
   ·拉索的线性振动理论发展第20页
   ·振动频率法理论推导第20-28页
     ·基本假定第20-21页
     ·拉索线性振动理论第21-22页
     ·考虑拉索垂度影响的解析理论第22-25页
     ·考虑拉索抗弯刚度影响的解析理论第25-27页
     ·附加质量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第27-28页
   ·随机振动频率法第28-30页
     ·随机振动第28-29页
     ·功率谱频差法第29-30页
   ·频差法索力计算第30-35页
     ·不计垂度和抗弯刚度影响的斜拉索振动特性分析第30-32页
     ·垂度对索的各阶自振频率和频差的影响第32-33页
     ·抗弯刚度对索的各阶自振频率和频差的影响第33-34页
     ·频差法计算索力的算法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虚拟仪器技术及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总体设计第36-48页
   ·虚拟仪器技术第36-40页
     ·虚拟仪器技术发展第36-37页
     ·虚拟仪器的结构第37-39页
     ·虚拟仪器的优点第39-40页
   ·LabVIEW 开发平台第40-43页
     ·LabVIEW 的运行机制第40-41页
     ·LabVIEW 特点第41-42页
     ·LabVIEW 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功能第42-43页
   ·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总体设计第43-45页
     ·监测系统设计原则第43-44页
     ·监测系统需求分析第44页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44-45页
   ·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硬件配置第45-47页
     ·传感器第46页
     ·数据通信网络第46页
     ·数据采集设备第46-47页
     ·计算机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斜拉桥索力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第48-65页
   ·监测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第48页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理论第48-57页
     ·信号采集模块第48-52页
     ·信号预处理模块第52-55页
     ·时域分析模块第55-56页
     ·频域分析模块第56页
     ·索力计算模块第56页
     ·数据存储模块第56-57页
     ·网络访问模块第57页
   ·监测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第57-63页
     ·系统主界面设计第57-58页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第58-59页
     ·信号预处理模块设计第59-60页
     ·时域分析模块设计第60页
     ·频域分析模块设计第60-62页
     ·索力计算模块设计第62页
     ·客户端设计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李家沱长江大桥索力监测第65-82页
   ·李家沱长江大桥的工程概况第65-66页
     ·运营状况第65-66页
     ·对频差法适用范围和精度的讨论第66页
   ·李家沱长江大桥索力监测系统的构建第66-71页
     ·传感器子系统第68页
     ·数据采集传输子系统第68-70页
     ·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第70-71页
   ·索力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斜拉索索力状态评估第76-80页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第76-77页
     ·索力序列状态评估模型第77页
     ·非均匀变化系数第77-79页
     ·斜拉索状态评估结果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总结第82页
   ·展望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径“S”形人行斜拉桥动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RAP材料完整性的回收方式与设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