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嗜盐α-淀粉酶的克隆表达及嗜盐机制的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5页
   ·α-淀粉酶第12-13页
     ·α-淀粉酶概述第12页
     ·α-淀粉酶的结构特点第12页
     ·α-淀粉酶的性质第12页
     ·α-淀粉酶的应用第12-13页
   ·嗜盐菌和嗜盐酶第13-21页
     ·概述第13页
     ·嗜盐菌产生和分布第13-14页
     ·嗜盐微生物的分类第14页
     ·嗜盐微生物的嗜盐机制第14-15页
     ·嗜盐菌的特性第15-16页
     ·嗜盐酶分子结构基础研究进展第16-18页
     ·嗜盐菌的应用第18-20页
     ·嗜盐性α-淀粉酶第20-21页
   ·酶分子的改造第21-22页
     ·酶分子的基因克隆第22页
     ·酶分子的定向进化以及改造第22页
     ·融合酶和融合蛋白第22页
   ·研究依据和意义第22-24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5-34页
   ·材料第25页
     ·菌株和质粒第25页
     ·主要酶和化学试剂第25页
     ·培养基第25页
     ·仪器与设备第25页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25-34页
     ·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培养第25-26页
     ·C.freundii总DNA的提取第26页
     ·信号肽预测第26页
     ·f2的重组子的构建第26-27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7页
     ·制备质粒DNA第27页
     ·酶切与连接第27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27-28页
     ·重组质粒的验证第28-29页
       ·菌体PCR验证第28-29页
       ·酶切验证重组质粒第29页
     ·嗜盐淀粉酶基因的诱导表达第29页
     ·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第29-30页
     ·目的蛋白SDS-聚丙嫌酷胺凝胶电泳第30页
     ·目的蛋白Native-PAGE第30页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0-32页
     ·重组淀粉酶酶活力的测定第32页
     ·嗜盐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第32页
     ·HPLC对嗜盐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分析第32页
     ·嗜盐淀粉酶耐盐性性质机理的探究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61页
   ·F-2的克隆表达第34-48页
     ·C.freundii总DNA的制备第34页
     ·F-2的信号肽预测第34-35页
     ·f2的克隆第35-36页
     ·pSE380-f2重组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第36-37页
     ·重组质粒pSE380-f2第37页
       ·PCR验证重组质粒pSE380-f2第37页
       ·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pSE380-f2第37页
     ·f2的表达及纯化第37-39页
       ·SDS-PAGE电泳第37-38页
       ·Native-PAGE第38-39页
     ·F2的酶学性质第39-48页
       ·不同溶液中F2的酶活情况第39-40页
       ·F2的最适温度第40页
       ·F2的最适pH的测定第40-41页
       ·F2的最适NaCL浓度第41-42页
       ·NaCl以及热激对F2酶活力的影响第42页
       ·不同缓冲液下F2的酶活情况第42-43页
       ·F2的热稳定性的测定第43页
       ·pH对F2稳定性的影响第43-44页
       ·EDTA对F2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Ca~(2+)对F2稳定性的影响第45页
       ·金属离子对F2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F2的底物特异性第46页
       ·HPLC对重组酶F2水解的淀粉产物分析第46-47页
       ·F2的比活力的测定第47页
       ·F2的Vmax和Km值第47-48页
   ·K6的酶学性质的测定第48-56页
     ·K6的获得第48页
     ·不同溶液对K6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K6在不同缓冲液下的酶活第49页
     ·K6的最适反应温度第49-50页
     ·K6的最适pH第50-51页
     ·K6的最适NaCl浓度第51页
     ·K6的热稳定性的测定第51页
     ·pH对K6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Ca~(2+)对K6酶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金属离子对K6酶活性影响第53页
     ·不同底物与K6反应第53-54页
     ·HPLC分析K6水解淀粉产物第54-55页
     ·K6的比活力的测定第55页
     ·K6的Vmax和Km值第55-56页
   ·嗜盐性淀粉酶嗜盐机制的研究第56-61页
     ·嗜盐淀粉酶用SWISS-MODEL空间建模第56页
     ·选择突变位点第56-59页
       ·K6突变位点的选择第56-57页
       ·F2突变位点选择第57-59页
     ·反向PCR扩增k7、f3第59页
     ·突变酶的SDS-PAGE第59-60页
     ·突变酶的活力比较第60-61页
第四章 讨论第61-65页
   ·嗜盐性的α-淀粉酶第61页
   ·嗜盐α-淀粉酶性的序列比对第61-62页
   ·盐性α-淀粉酶其嗜盐特性的研究第62-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问题和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附录1第76-79页
附录2第79-82页
附录3第82-83页
附录4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源新城疫病毒广西强毒分离株遗传进化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DNA疫苗的研究
下一篇:广西龙州左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