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奋的内涵分析 | 第12-15页 |
一、 民事恶意诉讼的学术争论 | 第12-13页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的含义 | 第13-14页 |
三、 民事恶意诉讼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民事恶意诉讼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5-18页 |
一、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 | 第15-16页 |
二、 民事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识别 | 第18-33页 |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讼的识别依据 | 第18-28页 |
一、 恶意主观要件 | 第19-23页 |
二、 客观违法行为要件 | 第23-25页 |
三、 损害结果要件 | 第25-27页 |
四、 因果关系要件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民事恶意诉讼主要类型的识别 | 第28-33页 |
一、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利益型 | 第29页 |
二、 恶意谋取不法财产权益类型 | 第29-30页 |
三、 恶意谋取财产以外的其他不法利益型 | 第30-31页 |
四、 恶意损害相对人名誉、商誉型 | 第31-32页 |
五、 恶意滋扰型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法规制 | 第33-58页 |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法规制的概述 | 第33-45页 |
一、 民事恶意诉讼的危害 | 第33-35页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的成因 | 第35-37页 |
三、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法规制的立法缺陷 | 第37-38页 |
四、 两大法系关于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立法例分析及借鉴 | 第38-43页 |
五、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法规制的专家学者建议稿及评析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庭审前的规制措施 | 第45-48页 |
一、 加强立案审查 | 第45-46页 |
二、 完善审前准备程序 | 第46-47页 |
三、 设立诉讼担保制度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审理中的规制措施 | 第48-51页 |
一、 强化法官释明权作用 | 第48-49页 |
二、 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 | 第49-50页 |
三、 完善案外人权益保护机制 | 第50-51页 |
第四节 栽判结案中的规制措施 | 第51-58页 |
一、 严格撤诉审查 | 第51-52页 |
二、 规范诉讼调解制度 | 第52-54页 |
三、 完善驳回起诉制度 | 第54-55页 |
四、 改革诉讼相关费用负担模式 | 第55-56页 |
五、 建立民事恶意诉讼信息披露、跟踪制度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