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财经郎眼》节目特色分析 | 第16-35页 |
一、谈话节目的定义和构建 | 第16-18页 |
(一) 国内财经类谈话节目的兴起 | 第16-17页 |
(二) 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构建元素 | 第17-18页 |
二、《财经郎眼》节目创办的背景 | 第18-21页 |
(一) 媒介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催生了《财经郎眼》 | 第19-20页 |
(二) 时代背景——“泛新闻”、“泛娱乐”的泛时代 | 第20页 |
(三) 社会环境——追求平等、真实的社会背景 | 第20页 |
(四) 地域环境——处于理念先进、态度开放的广东沿海地区 | 第20-21页 |
(五) 嘉宾因素——郎咸平的加入为其节目增色镀金 | 第21页 |
三、《财经郎眼》节目特点 | 第21-35页 |
(一) 人物特点 | 第21-29页 |
(二) 节目内容特点 | 第29-30页 |
(三) 节目题材特点 | 第30-32页 |
(四) 《财经郎眼》的言论形式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财经郎眼》节目创新与缺陷 | 第35-41页 |
一、《财经郎眼》创新 | 第35-39页 |
(一) 节目信息实用性强 | 第35页 |
(二) 追求信息个性化 | 第35页 |
(三) 固定嘉宾的选择 | 第35-36页 |
(四) 进军新媒体 | 第36-38页 |
(五) 与网友互动 | 第38-39页 |
二、《财经郎眼》存在的不足 | 第39-41页 |
(一) 过度掌握话语权——一人错、众皆错 | 第39页 |
(二) 表现形式的单一 | 第39-40页 |
(三) 节目观点缺乏差异化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中国财经类谈话节目的发展前景 | 第41-47页 |
一、国内财经类谈话节目的困境 | 第41-42页 |
(一) 东家效颦的节目处处皆是 | 第41页 |
(二) 受众群体的两难境地 | 第41-42页 |
(三) 内容形式单一,互动性差 | 第42页 |
二、财经类谈话节目前景展望 | 第42-44页 |
(一) 话题可深入拓展 | 第43页 |
(二) 避免谈话节目同质化 | 第43-44页 |
三、电视谈话节目传播平台的转变 | 第44-47页 |
(一) 谈话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 第44-45页 |
(二) 谈话节目在新媒体中的变化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