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政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18页 |
·吸收能力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政产学研合作下基于吸收能力的组织间协同创新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3 研究框架 | 第22-28页 |
·研究构思 | 第22页 |
·本研究研究框架 | 第22-25页 |
·政产学研合作中组织间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页 |
·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层次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组织个体因素 | 第24-25页 |
·网络层次影响因素与组织个体影响因素间的协同耦合 | 第25页 |
·组织间协同创新绩效分析 | 第25-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网络合作能力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26页 |
·组织个体能力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吸收能力对组织间成长性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27页 |
·吸收能力对组织间成果性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27页 |
·研究模型 | 第27-28页 |
4 访谈案例分析 | 第28-36页 |
·访谈调查 | 第28-30页 |
·访谈目的 | 第28页 |
·访谈设计 | 第28页 |
·访谈情况介绍 | 第28-29页 |
·访谈小结 | 第29-30页 |
·案例分析 | 第30-35页 |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案例介绍 | 第30-31页 |
·研究变量在案例中的体现 | 第31-34页 |
·案例分析小结 | 第34-35页 |
·访谈案例分析对问卷的修订 | 第35-36页 |
5 问卷开发与收集 | 第36-43页 |
·问卷开发 | 第36-39页 |
·对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层次影响因素的测量 | 第36-37页 |
·对组织个体影响因素的测量 | 第37页 |
·对吸收能力的测量 | 第37-38页 |
·对创新绩效的测量 | 第38页 |
·控制变量的测量 | 第38-39页 |
·数据收集及描述 | 第39-42页 |
·问卷发放与收集 | 第39-40页 |
·数据统计描述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3-63页 |
·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 第43-44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4-50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信度分析结果 | 第46页 |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6-50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针对组织统计变量的控制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网络层次影响因素对吸收能力的回归 | 第54页 |
·组织个体因素对吸收能力的回归 | 第54-55页 |
·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回归 | 第55-56页 |
·回归分析总结 | 第56页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6-61页 |
·全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57-60页 |
·结构方程建模小结 | 第60-61页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61-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研究不足 | 第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附录2:调查问卷(精简)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