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导论 | 第7-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二) 研究设计、方法与对象 | 第9-15页 |
1. 研究设计 | 第9-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3. 研究对象 | 第11-15页 |
(三) 与本文相关的的执法理论 | 第15-19页 |
1. 执法的概念 | 第15-16页 |
2. 执法的特征 | 第16-17页 |
3. 执法的分类 | 第17-18页 |
4. 执法的原则 | 第18-19页 |
(四)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二、建筑工程领域的执法依据 | 第20-26页 |
(一) 建筑工程安全领域中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20-22页 |
1. 发展过程 | 第20-21页 |
2. 建筑工程安全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二) 建筑工程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1. 执法主体 | 第22页 |
2. 执法对象 | 第22-23页 |
3. 执法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4. 安全事故上报程序、调查处理和法律责任 | 第24-26页 |
三、执法人员执法的现实图景 | 第26-48页 |
(一) 日常例行检查中的执法 | 第26-34页 |
1. 执法模式化、反复化,行政习惯与经验性执法 | 第26-28页 |
2. 相互妥协的执法过程 | 第28-31页 |
3. 行政处罚缺失 | 第31-34页 |
(二) 专项行动中的执法 | 第34-42页 |
1. 一次速战速决的专项行动:执法目标与现实执法的差距 | 第34-36页 |
2. 劝说与博弈,法律是个“高帽子” | 第36-39页 |
3. 让上级来解决问题 | 第39-42页 |
(三) 处理投诉时的执法 | 第42-46页 |
1. 任务型执法 | 第42-44页 |
2. 另类角色,安抚性调解员 | 第44-46页 |
(四) 小结 | 第46-48页 |
四、建筑工程领域的执法难题 | 第48-55页 |
(一) 影响执法的若干因素 | 第49-52页 |
1. 执法行为受到来至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49-50页 |
2. 受到“上级意志”的影响 | 第50页 |
3. 受到法律体系不完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 受到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执法队伍职业能力的影响 | 第51页 |
5. 受到被执法企业对安全重视程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二) 执法中面对的内部困境 | 第52-55页 |
五、未来的出路:迈向回应型法 | 第55-63页 |
(一) 回应型法的基本理论 | 第55-58页 |
1. 一般概念 | 第55-56页 |
2. 特征 | 第56-57页 |
3. 适用可能性 | 第57-58页 |
(二) 以完善立法回应执法难题 | 第58-60页 |
1. 整合厘清建筑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8页 |
2. 立法需与时俱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 第58-59页 |
3. 政府部门及政府职能的改变需有配套的法律规定 | 第59-60页 |
(三) 以改善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 第60-63页 |
1. 组建一批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 第61页 |
2. 营造良好的执法文化氛围 | 第61-62页 |
3. 建立有效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