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变质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能源现状 | 第9-12页 |
| ·煤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 第9页 |
| ·煤炭的综合利用 | 第9-10页 |
| ·洁净煤技术 | 第10-12页 |
| ·煤的热解现状 | 第12-17页 |
| ·煤的热解 | 第12页 |
| ·煤的热解工艺 | 第12-13页 |
| ·以煤热解为基础的多联产 | 第13-14页 |
| ·煤热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 ·半焦利用的现状 | 第17-19页 |
| ·半焦利用现状 | 第17页 |
| ·半焦气化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 ·半焦气化活性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府谷煤在粉-粒流化床中的热解行为研究 | 第21-47页 |
| ·原料特性分析 | 第21-23页 |
| ·实验系统 | 第23-25页 |
|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 ·煤气分析 | 第25-27页 |
| ·煤焦油分析 | 第27-28页 |
| ·半焦分析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 ·温度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 第29-37页 |
| ·气氛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 第37-44页 |
| ·热解过程碳的分布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粉-粒流化床快速热解半焦活性研究 | 第47-67页 |
|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 ·半焦热失重率分析 | 第47-48页 |
| ·半焦孔隙结构分析 | 第48页 |
| ·半焦SEM分析 | 第48页 |
| ·半焦CO_2气化活性分析 | 第48-50页 |
| ·热解温度对半焦活性影响 | 第50-59页 |
| ·热解温度对半焦热失重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热解温度对半焦孔结构及表面形态影响 | 第51-57页 |
| ·热解温度对半焦CO_2气化活性影响 | 第57-59页 |
| ·热解气氛对半焦结构影响 | 第59-65页 |
| ·热解气氛对半焦热失重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热解气氛对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60-64页 |
| ·热解气氛对半焦CO_2气化活性影响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府谷煤快速热解半焦气化实验研究 | 第67-8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 ·实验原料 | 第67-68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68页 |
| ·气化温度对半焦H_2O气化的影响 | 第68-71页 |
| ·水蒸气流量对半焦H_2O气化的影响 | 第71-74页 |
| ·氧气流量对半焦气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 第74-76页 |
| ·CO_2流量对半焦气化的影响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