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西文人刘定逌传说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相关学术史回顾 | 第11-13页 |
一、民间传说研究 | 第11-12页 |
二、广西古代文人研究 | 第12-13页 |
三、刘定逌研究 | 第13页 |
第四节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资料来源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刘定逌传说产生的地方情境 | 第15-24页 |
第一节 传说产生的自然情境 | 第15-16页 |
一、地理位置与水文气候 | 第15页 |
二、物产与旅游资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传说产生的人文情境 | 第16-24页 |
一、区域与人口 | 第16页 |
二、生计方式 | 第16-18页 |
三、人文传统 | 第18-24页 |
第二章 刘定逌传说简介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刘定逌传说的分类 | 第24-26页 |
一、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本 | 第24-25页 |
二、基于口传文本的文献记录 | 第25页 |
三、基于口传文本的文献创作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刘定逌传说的内容 | 第26-28页 |
一、传说内容 | 第26-27页 |
二、传说异文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传说主人公的形象特质 | 第28-35页 |
一、文采出众 | 第31-32页 |
二、记忆惊人 | 第32页 |
三、爱打抱不平 | 第32-33页 |
四、玩世不恭 | 第33页 |
五、机智过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刘定逌传说的演述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刘定逌传说的演述空间 | 第35-39页 |
一、记忆刘定逌的实物 | 第35-39页 |
二、刘定逌传说的生活空间 | 第39页 |
第二节 刘定逌传说的演述时间 | 第39-41页 |
一、定期的演述时间 | 第39-41页 |
二、不定期的演述时间 | 第41页 |
第三节 刘定逌传说的演述主体 | 第41-43页 |
一、演述主体概况 | 第41-42页 |
二、演述主体的特点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演述内容 | 第43-45页 |
一、肯定刘定逌的传说 | 第43-44页 |
二、否定刘定逌的传说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刘定逌传说的价值 | 第45-56页 |
第一节 刘定逌传说的认同价值 | 第45-50页 |
一、刘定逌传说与宗族认同 | 第45-48页 |
二、刘定逌传说与民族认同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刘定逌传说的教育价值 | 第50-53页 |
一、科举考试时期 | 第50-52页 |
二、现代学校教育时期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刘定逌传说的历史价值 | 第53-56页 |
一、正史:关于刘定逌的有限记载 | 第53页 |
二、口头传说:记忆刘定逌的主要方式 | 第53-54页 |
三、传说重构历史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