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研究思路与相关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支撑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 社区和乡村社区 | 第19-20页 |
二、 社区治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解析 | 第21-25页 |
一、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1-23页 |
二、 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乡村社区治理的关联性分析 | 第25-28页 |
一、 社会资本是乡村社区治理的牢固基石 | 第25-26页 |
二、 乡村社区治理—社会资本提升的持续驱动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乡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一、 乡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传统因素 | 第28-32页 |
二、 现代社会发展对乡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乡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困境透析 | 第34-41页 |
一、 新的参与网络难以形成 | 第34-36页 |
二、 个体原子化,村民间人际关系冷漠 | 第36页 |
三、 关系网络之间信任度低 | 第36-41页 |
第三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第一节 人际关系冷漠化的原因剖析 | 第41-42页 |
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1页 |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约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内聚力不足,集体行动的困境的原因剖析 | 第42-44页 |
一、 现代化降低了乡村人员对村庄的认同感 | 第42页 |
二、 缺乏乡村精英的带动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社区内公民意识的欠缺 | 第44-46页 |
一、 “臣民意识”的根深蒂固 | 第44页 |
二、 权利意识的淡薄 | 第44-45页 |
三、 公民教育的落后 | 第45页 |
四、 相关制度的不完备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优化乡村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重构社会资本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建立普遍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资本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 第46-47页 |
一、 重构政府“公信力”,为全社会树立典范 | 第46-47页 |
二、 加强民众教育,提高民众素质 | 第47页 |
第二节 培育公民意识,为社会资本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 第47-50页 |
一、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社会资本的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 第48页 |
二、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基层民主的实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第48-49页 |
三、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形成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 第49页 |
四、 建立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公民参与提供多种渠道 | 第49页 |
五、 利用新闻媒体等媒介,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发展乡村社区内部的民间社团组织,为社会资本的发展提供平台 | 第50-52页 |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保障 | 第50-51页 |
二、 转变观念,重视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培育乡村精英,为社会资本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 第52-55页 |
一、 发展教育,转变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乡村精英 | 第52-53页 |
二、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土地附加值收入 | 第53页 |
三、 创新组织体系,发挥精英主体的领导作用 | 第53-54页 |
四、 建立吸引人才的相关机制,为乡村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