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利用储层微型构造探索特高含水期油藏分布 | 第14-19页 |
·南二区东部葡 I 组沉积特征 | 第14页 |
·储层微型构造的概念及类型 | 第14-15页 |
·储层微型构造的类型 | 第15-17页 |
·储层微型构造在聚驱开发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储层连通情况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 第19-22页 |
·油层连通状况分析 | 第19-20页 |
·判别原则 | 第20页 |
·确定采出井的主要见效方向步骤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应用聚驱数值模拟技术预测油藏的动态变化 | 第22-29页 |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全过程跟踪拟合方法 | 第22-23页 |
·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聚驱跟踪拟合的目的 | 第22-23页 |
·聚驱跟踪拟合方法的建立 | 第23页 |
·聚驱跟踪拟合方法 | 第23页 |
·聚合物驱油过程动态拟合结果 | 第23页 |
·水驱空白阶段、含水回升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 | 第23-28页 |
·水驱空白阶段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23-25页 |
·聚合物驱阶段剩余油变化特征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三元体系配方研究 | 第29-39页 |
·配方构成研究 | 第29-33页 |
·三元体系配方投放顺序及浓度研究 | 第33-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综合调整和优化聚驱措施 | 第39-47页 |
·优化方案设计,加强跟踪调整 | 第39-40页 |
·合理调整聚驱注入压力系统,努力改善聚驱效果 | 第40-41页 |
·优化各区块的提液、调剖、压裂措施 | 第41-46页 |
·优化提液措施 | 第41-43页 |
·采取深度调剖措施,改善高渗透、高水淹地区的聚驱效果 | 第43页 |
·采出井压裂措施的优化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