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论文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9页 |
·国内外热能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 第9-14页 |
·热能综合利用原则 | 第11-12页 |
·热能综合利用设备投资原则 | 第12页 |
·我国热能综合利用对策 | 第12-13页 |
·热能综合利用措施 | 第13-14页 |
·热能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热轮 | 第14页 |
·热管 | 第14-15页 |
·热泵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现行油气集输系统热能利用分析 | 第17-22页 |
·国内外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情况研究 | 第17-18页 |
·分析现油气集输系统中能量综合利用情况 | 第18-20页 |
·油气水分离过程能耗大 | 第19页 |
·热注站用能效率降低 | 第19页 |
·热注管线散热量大 | 第19页 |
·产出液温度高 | 第19页 |
·输油动力设备与现有能力不匹配 | 第19页 |
·实际输油温度高于最佳输油温度 | 第19页 |
·起输温度过高 | 第19-20页 |
·油田加热炉存在着大量的热损失 | 第20页 |
·提出蒸汽驱油气集输系统可行的能量综合利用方式 | 第20-21页 |
·实现井排来液预脱水工艺及全过程密闭集输流程 | 第20页 |
·开展低能耗集输工艺配套技术攻关,实现降温和常温情况的输送 | 第20页 |
·建立油气集输处理系统耗能分析及用能优化系统 | 第20-21页 |
·利用热泵技术回收产出液和含油污水中的余热 | 第21页 |
·根据工艺技术调整设计技术界限 | 第21页 |
·全面实施注水系统装置热能综合利用型配置 | 第21页 |
·推广应用节能型输油动力设备和保温材料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热能综合利用设计方案 | 第22-52页 |
·热泵回收原油集输过程余热进行供热供冷 | 第22-40页 |
·热泵系统装置 | 第23-24页 |
·确定系统的低温热源和驱动能源 | 第24页 |
·确定工质 | 第24-33页 |
·CO2 热泵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确定各部件的主要参数 | 第37-39页 |
·设计结果及效益分析 | 第39-40页 |
·动力应用 | 第40-44页 |
·余热动力利用方案数学模型 | 第41页 |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工质选择 | 第41-42页 |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 第42页 |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朗肯循环 | 第42-43页 |
·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 | 第43-44页 |
·取消加热炉实现不加热集输 | 第44-47页 |
·实施常温集油采取的技术措施 | 第45-46页 |
·低能耗油气集输配套处理工艺 | 第46-47页 |
·换热器加热回注水作为蒸汽驱锅炉给水 | 第47-48页 |
·原理 | 第47页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井排来液实行预脱水及全过程密闭集输 | 第48-50页 |
·配备高效污水处理工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