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21页 |
·国内双块式轨道病害 | 第11-16页 |
·CRTSⅠ型双块式轨道病害 | 第11-14页 |
·CRTSⅡ型双块式轨道病害 | 第14-16页 |
·国内外无砟轨道病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无砟轨道病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无砟轨道病害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结构流程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轨枕松动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21-48页 |
·车辆-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21-25页 |
·车辆模型及无砟轨道模型 | 第22-24页 |
·轮轨接触模型 | 第24-25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25-29页 |
·车辆模型参数 | 第25-26页 |
·无砟轨道模型参数 | 第26-27页 |
·轮轨赫兹接触弹簧刚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轨道不平顺的选取 | 第28-29页 |
·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车辆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29页 |
·轨道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轨枕空吊高度对轮轨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车辆动力响应 | 第30-31页 |
·钢轨动力响应 | 第31-33页 |
·道床板动力响应 | 第33-34页 |
·不同行车速度下轨枕空吊对轮轨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9页 |
·车辆动力响应 | 第35-36页 |
·钢轨动力响应 | 第36-38页 |
·道床板动力响应 | 第38-39页 |
·不同松动形式下车辆及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39-43页 |
·一根轨枕不同松动形式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 | 第40页 |
·二根轨枕不同松动形式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 | 第40-42页 |
·三根轨枕不同松动形式下轮轨系统动力响应 | 第42-43页 |
·现场测试轨枕松动时的轨道动力响应 | 第43-47页 |
·测点布置及试验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轨道各部垂向加速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轨道各部垂向位移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考虑冲击效应轨枕松动对轨道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48-65页 |
·埋入式轨枕冲击有限元模型 | 第48-52页 |
·碰撞分析有限元理论 | 第48-49页 |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49-51页 |
·荷载选取和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空吊高度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2-58页 |
·松动轨枕的动力响应 | 第52-55页 |
·松动轨枕下方道床板的动力响应 | 第55-57页 |
·邻近轨枕与道床板粘结面动力响应 | 第57-58页 |
·不同行车速度下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58-64页 |
·松动轨枕的动力响应 | 第58-60页 |
·松动轨枕下方道床板动力响应 | 第60-62页 |
·邻近轨枕与道床板粘结面动力响应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轨枕松动修复材料性能指标及维修方法研究 | 第65-78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65-66页 |
·计算模型 | 第65-66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66页 |
·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66-72页 |
·列车荷载作用下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6-68页 |
·整体升温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8-70页 |
·整体降温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70-72页 |
·轨枕松动维修方法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8-8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