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30页 |
一、研究背景——慈善呼唤伦理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一章 慈善与慈善伦理概述 | 第30-66页 |
第一节 慈善是什么 | 第30-44页 |
一、关于慈善概念的多维表述 | 第30-35页 |
二、公益与慈善关系之认识 | 第35-38页 |
三、本文对慈善概念的界定 | 第38-44页 |
第二节 慈善伦理是什么 | 第44-50页 |
一、慈善伦理的概念 | 第45-47页 |
二、慈善伦理的层次 | 第47-48页 |
三、慈善伦理的特点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慈善伦理何以可能 | 第50-66页 |
一、财富的本质属性使然 | 第52-54页 |
二、社会运转的内在要求 | 第54-58页 |
三、慈善主体自身道德认知 | 第58-62页 |
四、慈善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 第62-66页 |
第二章 中西慈善伦理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启示 | 第66-115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慈善伦理的思想资源 | 第66-83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66-80页 |
二、基本特征 | 第80-83页 |
第二节 西方慈善伦理的思想资源 | 第83-106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84-103页 |
二、基本特征 | 第103-106页 |
第三节 比较与现代启示 | 第106-115页 |
一、比较 | 第106-110页 |
二、现代启示 | 第110-115页 |
第三章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伦理缺失 | 第115-144页 |
第一节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 | 第115-124页 |
一、大额捐赠促年度捐赠上升 | 第115-117页 |
二、慈善组织发展促行业格局优化 | 第117-118页 |
三、“微公益”促官民共治 | 第118-120页 |
四、慈善新举促政策法规革新 | 第120-124页 |
第二节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伦理缺失 | 第124-135页 |
一、慈善活动中的诚信问题 | 第124-129页 |
二、慈善活动中的公平公正问题 | 第129-131页 |
三、慈善主体的道德自觉与动机问题 | 第131-133页 |
四、慈善主体的慈善方式失调问题 | 第133-135页 |
第三节 当前中国慈善伦理缺失的成因 | 第135-144页 |
一、政治原因 | 第135-138页 |
二、经济原因 | 第138-139页 |
三、文化原因 | 第139-141页 |
四、社会原因 | 第141-144页 |
第四章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的构建视角和基本理念 | 第144-167页 |
第一节 何为现代慈善 | 第144-147页 |
第二节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构建的基本视角 | 第147-152页 |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 | 第147-149页 |
二、本土化与世界化相结合的视角 | 第149-151页 |
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平衡相结合的视角 | 第151-152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的基本理念 | 第152-167页 |
一、“资本精神”的理念 | 第153-155页 |
二、“大爱无疆”的理念 | 第155-156页 |
三、“契约精神”的理念 | 第156-158页 |
四、“责权结合”的理念 | 第158-167页 |
第五章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倡导的行为规范和构建的制度保障 | 第167-203页 |
第一节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倡导的行为规范 | 第167-177页 |
一、慈善主体的行为规范 | 第167-174页 |
二、慈善客体的行为规范 | 第174-177页 |
第二节 中国现代慈善伦理构建的制度保障 | 第177-203页 |
一、建立国家层面的慈善制度 | 第181-190页 |
二、建立现代慈善基金会制度 | 第190-203页 |
结语 | 第203-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9页 |
附录 | 第219-220页 |
后记 | 第220-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