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微生物菌体高值化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产油微生物概论 | 第12-13页 |
·微藻 | 第12-13页 |
·酵母 | 第13页 |
·微生物细胞破壁方法 | 第13-16页 |
·冻融法 | 第14页 |
·超声波法 | 第14页 |
·高压匀浆法 | 第14页 |
·酸热法 | 第14-15页 |
·热水抽提 | 第15-16页 |
·酶法 | 第16页 |
·活性物质提取及纯化方法 | 第16-19页 |
·油脂 | 第16-17页 |
·油脂提取 | 第16页 |
·油脂脱色 | 第16-17页 |
·多糖 | 第17-18页 |
·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盐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案 | 第19-22页 |
·微藻资源化研究方案 | 第20-21页 |
·酵母资源化研究方案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生物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 第22页 |
·微藻生物量测定 | 第22页 |
·酵母生物量测定 | 第22页 |
·微生物油脂定量分析 | 第22-23页 |
·索氏提取法 | 第22页 |
·有机溶剂直接萃取 | 第22-23页 |
·气相色谱 | 第23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考马斯亮蓝法 | 第23-24页 |
·凯氏定氮法 | 第24页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24页 |
·藻色素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酵母色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菌体破壁及粗多糖分离纯化 | 第26-54页 |
·引言 | 第26页 |
·热水破壁 | 第26-33页 |
·微藻热水破壁工艺 | 第26-30页 |
·菌体底物浓度 | 第26-28页 |
·浸提温度 | 第28-29页 |
·浸提时间 | 第29-30页 |
·酵母热水破壁工艺 | 第30-33页 |
·菌体底物浓度 | 第30-31页 |
·浸提温度 | 第31-32页 |
·浸提时间 | 第32-33页 |
·酶法水解破壁 | 第33-37页 |
·微藻 | 第33-35页 |
·酶量 | 第33-34页 |
·酶解时间 | 第34-35页 |
·酵母 | 第35-37页 |
·酶量 | 第35-36页 |
·酶解时间 | 第36-37页 |
·热水—酶法耦合水解破壁 | 第37-40页 |
·微藻 | 第37-38页 |
·酵母 | 第38-40页 |
·粗多糖溶液脱蛋白纯化 | 第40-51页 |
·微藻 | 第40-46页 |
·Sevage 法 | 第40-42页 |
·TCA 法 | 第42-43页 |
·三氯乙酸—正丁醇法 | 第43页 |
·三相分离法 | 第43-45页 |
·微藻四种粗糖液脱蛋白方法比较 | 第45-46页 |
·酵母 | 第46-51页 |
·Sevage 法 | 第46-47页 |
·TCA 法 | 第47-48页 |
·三氯乙酸—正丁醇法 | 第48-49页 |
·三相分离法 | 第49-50页 |
·酵母四种粗糖液脱蛋白方法比较 | 第50-51页 |
·多糖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 第51-53页 |
·微藻 | 第51-52页 |
·基本性质 | 第51页 |
·红外光谱 | 第51-52页 |
·酵母 | 第52-53页 |
·基本性质 | 第52页 |
·红外光谱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油脂和色素的提取分离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页 |
·微藻油脂和色素分离 | 第54-59页 |
·酸反应 | 第54-55页 |
·双液相体系的建立 | 第55-58页 |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 | 第58-59页 |
·工艺条件 | 第58-59页 |
·叶绿素铜钠盐产品分析 | 第59页 |
·酵母油脂和色素分离 | 第59-63页 |
·碱反应 | 第59-61页 |
·酸反应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色素成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 第64-76页 |
·引言 | 第64页 |
·微藻色素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薄层层析法 | 第64-65页 |
·展开剂的选择 | 第64页 |
·色谱分析 | 第64-65页 |
·柱层析法 | 第65-66页 |
·酵母色素成分分析 | 第66-69页 |
·薄层层析法 | 第66-67页 |
·展开剂的选择 | 第66页 |
·色谱分析 | 第66-67页 |
·柱层析法 | 第67-6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68-69页 |
·样品制备 | 第68页 |
·分析方法 | 第68页 |
·色谱分析 | 第68-69页 |
·酵母色素稳定性分析 | 第69-75页 |
·样品制备 | 第69页 |
·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光照与色素稳定性 | 第70-71页 |
·温度与色素稳定性 | 第71页 |
·酸碱与色素稳定性 | 第71-72页 |
·氧化剂、还原剂与色素稳定性 | 第72-73页 |
·氧化剂 | 第72-73页 |
·还原剂 | 第73页 |
·常用添加剂与色素稳定性 | 第73-74页 |
·防腐剂与色素稳定性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1 实验试剂 | 第84-86页 |
附录 2 实验仪器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