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退股权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法律属性 | 第14页 |
·关于股东退股权制度的建设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有限公司股东退股权法律制度概述 | 第16-26页 |
·公司的本质 | 第16-17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19页 |
·“一致同意”原则向“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转化 | 第17-19页 |
·弥补“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缺陷 | 第19页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具体内容 | 第19-25页 |
·退股权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退股权的法律属性 | 第20-21页 |
·退股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21-24页 |
·退股权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国外的退股权制度的现状及比较 | 第26-32页 |
·美国异议股东的股份收买请求权 | 第26页 |
·德国的退股权制度 | 第26-27页 |
·英国的退股权制度 | 第27-28页 |
·国外的退股权制度的比较 | 第28-30页 |
·适用范围不同 | 第29页 |
·主体资格不同 | 第29页 |
·表现形式不同 | 第29-30页 |
·制度配合不同 | 第30页 |
·存在方式不同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9页 |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的现状 | 第32-34页 |
·我国退股权制度的现状 | 第32-33页 |
·我国退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退股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退股权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 第35-37页 |
·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的现实基础 | 第35-36页 |
·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的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6页 |
·法学理论 | 第36-37页 |
·利益衡平理论 | 第37页 |
·公司契约理论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退股权制度建设 | 第39-44页 |
·扩大退股权行使范围 | 第39-40页 |
·明确有限公司退股权的主体 | 第40-41页 |
·规范退股权行使程序 | 第41-42页 |
·限制股东退股权的条件 | 第42页 |
·明确有限责任公司退股权的法律后果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