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植物检疫论文--各种植物检疫论文

进境带土罗汉松携带危险性病原真菌的检测与鉴定

目录第1-7页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0页
 1 境外带土苗木引进趋势第11-16页
   ·苗木国内需求情况第11-12页
   ·苗木进口情况第12-16页
 2 苗木带土移植概述第16-19页
   ·苗木带土移植的方法第16页
   ·苗木带土移植的作用第16-17页
   ·苗木带土的风险第17-19页
 3 重要土传植物病原菌概述第19-20页
 4 重要土传病原真菌的特点、危害和入侵途径第20-23页
   ·栎树猝死病菌第20-21页
   ·松树脂溃疡病菌第21-22页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第22页
   ·油棕苗疫病菌第22-23页
 5 重要土传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现状第23-28页
   ·土传病原菌的分离技术第23页
   ·形态学方法在土传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现代生物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4-28页
     ·PCR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4-27页
       ·常规PCR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4-25页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第25-26页
       ·巢式PCR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6-27页
       ·PCR-ELISA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7页
     ·血清学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7页
     ·rDNA-ITS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第27-28页
 6 进境种苗带土引进存在问题第28页
 7 本论文研究目的第28-3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0-39页
 1 土样的采集第30页
 2 土壤病原真菌的分离第30-39页
   ·腐霉分离及鉴定方法第30-34页
   ·疫霉的分离鉴定方法第34-36页
   ·镰刀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第36-37页
   ·丝核菌的分离及鉴定方法第37-39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9-53页
 1.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9-49页
   ·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 Sawada第39-40页
   ·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 Buisman第40-41页
   ·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第41-43页
   ·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 de Bary第43-44页
   ·宽雄腐霉Pythium dissotocum Drechsler第44-45页
   ·森林腐霉Pythium sylvaticum Campbell&Hendrix第45页
   ·瓜类疫霉Ph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第45-47页
   ·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Corda)Sacc第47-48页
   ·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orda)Sacc第48-49页
 2 核塘体DNA-ITS序列测定比对结果第49-51页
   ·基因组DNA的大小第49页
   ·rDNA-ITS序列PCR扩增产物检测第49-50页
   ·rDNA-ITS分析第50-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8页
作者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cry2A和cry1C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黑尾叶蝉生态适合度影响的评价
下一篇:印度梨形孢诱导油菜促生、抗逆和菜籽品质性状改善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