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1页 |
摘要 | 第11-16页 |
Abstract | 第16-22页 |
缩略词表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4-39页 |
第一节 肌内脂肪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肌内脂肪发生、生成与分布 | 第24页 |
·肌内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肌内脂肪沉积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 | 第26-28页 |
·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第三节 基因研究技术进展 | 第32-37页 |
·基因筛选技术 | 第32-34页 |
·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 第34-37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金华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差异研究 | 第39-49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引言 | 第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第三章 金华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 | 第49-69页 |
摘要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49-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4 讨论 | 第64-69页 |
第四章 基因芯片的重复性和验证试验 | 第69-76页 |
摘要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69-7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4 讨论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新基因pFLJ的筛选、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6-90页 |
摘要 | 第76页 |
1 引言 | 第76-7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7-8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1-88页 |
4 讨论 | 第88-90页 |
第六章 pFLJ基因对肌内脂肪沉积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 第90-132页 |
摘要 | 第90-91页 |
第一节 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91-99页 |
·引言 | 第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6页 |
·讨论 | 第96-99页 |
第二节 pFLJ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条件优化 | 第99-106页 |
·引言 | 第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4页 |
·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干扰pFLJ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106-116页 |
·引言 | 第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3页 |
·讨论 | 第113-116页 |
第四节 pFLJ超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条件优化 | 第116-126页 |
·引言 | 第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6-1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3-124页 |
·讨论 | 第124-126页 |
第五节 超表达pFLJ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126-132页 |
·引言 | 第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6-1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7-130页 |
·讨论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小结、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1 小结 | 第132-133页 |
2 创新点 | 第133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64页 |
作者简历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