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几种单修饰和桥联双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光物理行为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6页
 第一节 超分子化学概述第13-15页
 第二节 以环糊精为研究对象的超分子体系第15-25页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第15-21页
     ·环糊精的分子组装第21-25页
     ·小结第25页
 第三节 基于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超分子体系研究进展第25-32页
     ·基于富勒烯的纳米超分子体系第25-27页
     ·基于环糊精和碳纳米管的三维自组装第27-32页
     ·小结第32页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二章 喹啉基和三唑基修饰环糊精对镉离子的荧光传感行为研究第36-56页
 第一节 引言第36-37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37-43页
     ·药品与试剂第37页
     ·仪器和实验条件第37页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37-38页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38-43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关于合成的讨论第43页
     ·pK_a的计算第43-45页
     ·主体1的荧光传感行为第45-47页
     ·主体1和1-金刚烷甲酸包合物的荧光传感行为第47页
     ·键合模式第47-53页
 第四节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富瓦烯修饰环糊精和葫芦[7]脲的二元超分子体系第56-69页
 第一节 引言第56-57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57-59页
     ·药品与试剂第57页
     ·仪器和实验条件第57页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57-58页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58-59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关于化合物3的合成和构型的讨论第59-60页
     ·紫外光谱实验第60-63页
     ·电子自旋耦合(EPR)实验第63页
     ·紫外光谱动力学实验第63-64页
     ·电化学实验第64-66页
 第四节 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四章 以富瓦烯桥联环糊精为给体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行为第69-83页
 第一节 引言第69-70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70-73页
     ·药品与试剂第70页
     ·仪器和实验条件第70-71页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71页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71-73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73-80页
     ·关于化合物3的合成和构型的讨论第73-74页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第74-75页
     ·荧光光谱实验第75-77页
     ·电化学实验第77-79页
     ·形貌学表征第79-80页
 第四节 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五章 以环糊精为媒介的富勒烯—卟啉超分子组装体第83-104页
 第一节 引言第83-84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84-89页
     ·药品与试剂第84页
     ·仪器和实验条件第84-85页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85-86页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86-89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89-101页
     ·关于合成的讨论第89-90页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第90-92页
     ·荧光光谱实验第92-93页
     ·荧光衰减实验第93-96页
     ·电化学实验第96-97页
     ·瞬态吸收光谱实验第97-99页
     ·能级图第99页
     ·形貌学表征第99-10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六章 碳纳米管—环糊精水溶性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及在细胞成像上的应用研究第104-116页
 第一节 引言第104-105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105-107页
     ·药品与试剂第105页
     ·仪器和实验条件第105页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105-106页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106-107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107-114页
     ·关于合成的讨论第10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第107-108页
     ·紫外—近红外光谱实验第108-109页
     ·荧光光谱实验第109-111页
     ·拉曼光谱实验第111-112页
     ·热重实验第112页
     ·组装体形貌表征第112-113页
     ·细胞成像实验第113-114页
 第四节 小结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Lewis碱催化的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官能化手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