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维语摘要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章 维吾尔族民间社会的互助与哲玛提文化的类型 | 第21-45页 |
第一节 民间社会互助关系与哲玛提在生产中的合作关系 | 第21-27页 |
第二节 在生活中民间社会互助与哲玛提文化的表现 | 第27-31页 |
第三节 民间社会的的人生礼仪与人情 | 第31-35页 |
第四节 哲玛提在维吾尔族丧葬仪式中的作用与特征 | 第35-40页 |
第五节 哲玛提群体的内部认同——凝聚力的展现 | 第40-45页 |
第二章 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的哲玛提文化形成的原因 | 第45-80页 |
第一节 社区与维吾尔族哲玛提(Jamaat)的关系 | 第45-55页 |
第二节 维吾尔族哲玛提社会关系形成的构建因素分析 | 第55-64页 |
第三节 哲玛提文化的倡导者——清真寺 | 第64-68页 |
第四节 民间社会互惠关系的分析 | 第68-71页 |
第五节 民间社会互动关系的人情属性 | 第71-75页 |
第六节 民间社会互助关系的社会网络 | 第75-77页 |
第七节 哲玛提的道德规范 | 第77-80页 |
第三章 维吾尔族哲玛提文化的价值与继承 | 第80-97页 |
第一节 哲玛提的互动对社会秩序的保持价值 | 第80-86页 |
第二节 哲玛提的互动对经济保证价值 | 第86-92页 |
第三节 建国后维吾尔族农村社会资本的变化与反思 | 第92-97页 |
结语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