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问题提出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5页
     ·研究思路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第15-16页
     ·创新点第15页
     ·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6-22页
   ·相关概念的厘定第16-17页
     ·朋辈的概念第16页
     ·朋辈教育的概念第16-17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第17页
   ·朋辈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朋辈教育产生和依赖的直接依据第18页
     ·社会学习理论:实践朋辈教育的理论关键第18-19页
     ·理性行为理论:朋辈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第19-20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第20-2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是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第20-21页
     ·朋辈教育理论提供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考第21-22页
第三章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22-34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背景第22-23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第22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第22-23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第23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23-28页
     ·管理——依托“朋辈学校”和学生社团第23-24页
     ·选拔——吸纳优秀人才,构建“学长制”第24-25页
     ·招募——自愿集中报名结合学院推荐第25页
     ·实施——依托项目分阶段开展第25-27页
     ·考核——针对实际多方面考核第27-28页
     ·平台建设——注重构建与延伸第28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考第28-34页
     ·合肥工业大学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第28-29页
       ·论证了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第28-29页
       ·体现了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第29页
       ·彰显了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第29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分析第29-30页
       ·教育内容明确化第29-30页
         ·教育课程化第30页
         ·运作项目化第30页
         ·方式多样化第30页
         ·管理规范化第30页
     ·合肥工业大学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第30-33页
       ·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尚不完整第31-32页
       ·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第32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第32-33页
     ·合肥工业大学在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第33-34页
第四章 新形势下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第34-44页
   ·明确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第34页
   ·确立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第34-35页
   ·建设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第35-38页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第35-36页
     ·构建活泼健康的校园环境第36-37页
     ·创设自由开放的组织环境第37页
     ·培育朋辈之间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第37-38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第38-40页
     ·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第38-39页
     ·通过网络载体,延伸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第39页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发挥育人合力作用第39-40页
   ·建立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第40-44页
     ·朋辈教育者的选拔制度第40-41页
     ·朋辈教育者的培训制度第41页
     ·朋辈受教育者的招募制度第41-42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第42页
     ·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制度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MPSoC测试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