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城乡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 第9页 |
| ·城乡统筹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 第9-10页 |
| ·城乡协调发展面临重重障碍 | 第10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 第12-14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可能的局限之处 | 第13-14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2页 |
| ·关于城乡统筹的内涵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5页 |
|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差异系数比较法 | 第16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6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16-17页 |
| ·关于城乡统筹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20页 |
| ·政策因素 | 第17页 |
| ·经济金融因素 | 第17-18页 |
| ·城市化因素 | 第18页 |
| ·要素流动因素 | 第18-19页 |
| ·公共资源配置因素 | 第19-20页 |
| ·关于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研究 | 第20-21页 |
|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21-22页 |
| 3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分析 | 第22-32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的变动轨迹 | 第22-29页 |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22-25页 |
|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 第25-28页 |
|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 第28-29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异的区域特征 | 第29-30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统筹的历程 | 第30页 |
| ·城乡呈现差距的简要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 4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32-45页 |
| ·评价背景 | 第32-33页 |
| ·评价内容和目标 | 第32页 |
| ·评价方法介绍 | 第32页 |
|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与构成 | 第33-34页 |
| ·评价指标框架 | 第33页 |
| ·评价指标的构成 | 第33-34页 |
| ·评价指标解释 | 第34页 |
|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34-43页 |
| ·江苏省十三个市的城乡统筹水平评价 | 第34-38页 |
| ·江苏省二十年来的城乡统筹水平评价 | 第38-43页 |
| ·简要结论 | 第43-45页 |
|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 | 第43页 |
|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特征 | 第43-45页 |
| 5 城乡统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45-55页 |
| ·产业结构和产业特性的原因 | 第45-49页 |
| ·三次产业结构 | 第46-47页 |
| ·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 | 第47页 |
| ·二元结构系数 | 第47-49页 |
| ·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 | 第49-52页 |
| ·资金因素 | 第49-51页 |
| ·劳动力因素 | 第51-52页 |
| ·基础设施投入的原因 | 第52-53页 |
| ·制度性原因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6 城乡统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55-63页 |
| ·研究假说 | 第55页 |
|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 第55-57页 |
| ·变量选择 | 第55-56页 |
| ·模型设定 | 第56页 |
| ·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 ·模型计算与分析 | 第57-62页 |
| ·相关性检验 | 第57页 |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57-58页 |
| ·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 第58-59页 |
| ·协整检验 | 第59-60页 |
| ·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 ·简要结论 | 第62-63页 |
| 7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3-69页 |
| ·简要结论 | 第63-64页 |
| ·政策建议 | 第64-69页 |
| ·发挥政府功能,创造城乡统筹环境 | 第64-65页 |
| ·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乡经济关联 | 第65页 |
| ·引导要素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第65-66页 |
| ·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格局 | 第66-67页 |
|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乡和睦关系 | 第67-6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