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 稻田甲烷排放 | 第9-11页 |
·稻田甲烷的产生 | 第9-10页 |
·稻田甲烷的氧化 | 第10-11页 |
·稻田甲烷的传输 | 第11页 |
2 甲烷氧化细菌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甲烷氧化微生物的分类 | 第11-13页 |
·甲烷氧化细菌代谢甲烷的生理生化途径 | 第13-14页 |
·稻田甲烷氧化细菌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5-18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 第16-17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8页 |
4 甲烷氧化细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 第19-20页 |
·454焦磷酸测序 | 第2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20-21页 |
·克隆文库分析 | 第21页 |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动力学过程 | 第25-30页 |
1 前言 | 第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样品的采集和保藏 | 第25-26页 |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4 讨论 | 第28-29页 |
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过程的响应微生物 | 第30-52页 |
1 前言 | 第30-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中国FACE实验平台概况 | 第32页 |
·实验设计及采样情况 | 第32页 |
·甲烷氧化微生物的标记 | 第32-33页 |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 第33-34页 |
·PCR扩增 | 第34页 |
·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 | 第34-36页 |
·克隆及测序 | 第36-37页 |
·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 第37-3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8页 |
·454高通量测序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甲烷氧化微生物的标记 | 第39-41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下稻田甲烷氧化过程的响应微生物 | 第41-48页 |
4 讨论 | 第48-51页 |
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细菌丰度的影响 | 第52-64页 |
1 前言 | 第52-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FACE试验站概况 | 第53页 |
·试验设计及采样情况 | 第53-54页 |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 第54页 |
·PCR扩增 | 第54-56页 |
·克隆及测序 | 第56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甲烷氧化细菌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选择 | 第56-58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根际土壤甲烷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根际土壤甲烷氧化细菌主要类群的影响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2 创新之处 | 第64页 |
3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