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中国农业巨灾保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言第11页
第一章 农业巨灾保险概论第11-15页
 第一节 政策性农业保险第11-13页
  一、 农业保险的分类第11-12页
  二、 政策性农业保险涵义第12页
  三、 政策性农业保险创设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农业巨灾保险界定第13-15页
  一、 农业巨灾标准第13-14页
  二、 农业巨灾保险特点第14-15页
 第三节 农业巨灾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关系第15页
第二章 农业巨灾保险现状第15-20页
 第一节 农业灾害与保险赔付现状第15-18页
  一、 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水平很低第15-16页
  二、 农业巨灾损失带来巨大负担第16-17页
  三、 农业巨灾保险产品的推广受限制第17页
  四、 农业巨灾保险承保主体缺失第17-18页
 第二节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发展历史沿革第18-20页
  一、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80 年代以前)第18页
  二、 第二阶段:萎缩阶段(80 年代以后到 2004 年以前)第18-19页
  三、 第三阶段:恢复阶段(2004 至今)第19-20页
第三章 农业巨灾保险立法可行性分析第20-27页
 第一节 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的阻力第20-23页
  一、 农业巨灾保险的高风险性第20-21页
  二、 资金来源短缺第21-22页
  三、 农民保费负担能力弱第22页
  四、 保险公司运作模式第22-23页
  五、 其他技术性障碍第23页
 第二节 农业巨灾保险立法的可行性第23-27页
  一、 农业巨灾保险具有可保性第23-24页
  二、 农业巨灾保险的广阔市场性第24-25页
  三、 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日趋完善第25页
  四、 农业巨灾保险立法呼声强烈第25-26页
  五、 国外关于巨灾农业保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的模板第26-27页
第四章 中外农业巨灾保险制度探析第27-31页
 第一节 我国现有农业保险模式第27-29页
  一、 安信模式第27页
  二、 北京模式第27-28页
  三、 浙江模式第28页
  四、 黑龙江模式第28-29页
 第二节 美国:政府主导模式第29-30页
 第三节 法国模式:完全市场化模式第30页
 第四节 日本与新西兰模式——政府与保险公司相辅相成型第30-31页
第五章 农业巨灾保险分散方式第31-34页
 第一节 再保险第31-32页
 第二节 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第32-33页
 第三节 发行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第33-34页
 第四节 发行紧急贷款第34页
第六章 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法》的建立第34-47页
 第一节 “二元化”农业巨灾保险立法体系的构建第35-36页
  一、 最大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第35页
  二、 有效保障农民享有的基本利益第35-36页
  三、 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市场需求问题第36页
 第二节 《农业巨灾保险法》建立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第36-38页
  一、 立法目标第36-37页
  二、 立法原则第37-38页
 第二节 农业巨灾保险的具体操作模式第38-43页
  一、 角色定位第38-40页
  二、 操作模式第40-43页
 第三节 确定农业巨灾保险监管机构第43-44页
 第四节 确立政府补贴额度的承担第44-46页
  一、 政府负责补贴的额度第44-45页
  二、 政府补贴的对象第45页
  三、 如何合理补贴第45-46页
 第五节 法律责任第46-47页
  一、 民事责任第46页
  二、 行政责任第46-47页
  三、 刑事责任第47页
第七章 中国农业巨灾保险研究的意义第47-49页
 第一节 规范化农业巨灾保险市场第47页
 第二节 通过多种资本工具,促进资本市场的新发展第47-48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下一篇: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