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飞行器适坠性设计准则和相关理论 | 第19-35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背景知识 | 第20-23页 |
| ·飞行器适坠性基本术语及定义 | 第23-26页 |
| ·飞机坠撞姿态及撞击载荷的定义 | 第24-26页 |
| ·可生存坠撞相关术语(CRASH SURVIVABILITY TERMS) | 第26页 |
| ·与乘员有关的术语 | 第26-27页 |
| ·人体耐受量(Human Tolerance) | 第26页 |
| ·人体坐标系及所受加速力方向 | 第26-27页 |
| ·冲击的设计条件 | 第27-29页 |
| ·颅脑损伤准则 | 第27-28页 |
| ·脊椎损伤准则(Spinal Injury Criteria) | 第28-29页 |
| ·腿部损伤准则(Leg Injury Criteria) | 第29页 |
| ·飞机结构的抗坠毁性 | 第29-34页 |
| ·机身抗坠毁能力 | 第31页 |
| ·纵向撞击条件(环境) | 第31页 |
| ·(铲地)拱地现象(Earth Scooping) | 第31-32页 |
| ·机身及地板、隔舱 | 第32页 |
| ·垂向撞击条件 | 第32-33页 |
| ·翻滚撞击 | 第33页 |
| ·侧向撞击 | 第33页 |
| ·机翼和尾翼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蜂窝夹层结构理论及冲撞分析 | 第35-48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蜂窝材料失效模式及其理论模型 | 第35-39页 |
| ·显式、隐式时间积分法 | 第35-37页 |
|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 | 第37-39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 MSC.Dytran | 第39页 |
| ·弹塑性材料 | 第39-40页 |
| ·蜂窝夹层结构算例分析 | 第40-4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 ·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 ·蜂窝结构面外响应特性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AD200 飞机建模及坠撞条件分析 | 第48-59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AD200 飞机三维建模 | 第48-55页 |
| ·AD200 飞机的基本概况 | 第49-50页 |
| ·AD200 飞机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 第50-55页 |
| ·AD200 飞机适坠性设计分析 | 第55页 |
| ·AD200 所用材料及特性 | 第55-57页 |
| ·AD200 坠撞条件分析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AD200 机身结构适坠性分析及优化 | 第59-68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机身框段结构的数值模型 | 第59-61页 |
| ·单元与材料本构选择 | 第61页 |
| ·初始条件与约束处理 | 第61页 |
| ·机身结构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 ·机身蒙皮变形模式 | 第62-63页 |
| ·客舱地板位移云图 | 第63-64页 |
| ·机身框板位移云图 | 第64-65页 |
| ·机身结构以 5m/s 的速度垂向撞击刚性地面 | 第65-66页 |
| ·AD200 机身结构适坠性优化设计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8页 |
|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