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面向构件的线损“四分”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论文课题来源与背景第12-13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15页
     ·相关术语定义第13-14页
     ·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面向构件的建模第18-30页
   ·面向构件技术的产生背景第18-22页
     ·面向构件与面向对象第19-20页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第20-22页
   ·面向构件的相关概念与技术介绍第22-26页
     ·构件的概念、组成及分类第22-25页
     ·构件模型及实现技术第25-26页
   ·面向构件建模语言与工具第26-30页
     ·构件建模语言第26-27页
     ·UML业务建模方法第27-28页
     ·面向构件建模工具第28-30页
第三章 公共信息模型与线损四分管理建模第30-42页
   ·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第30-34页
     ·CIM的基本概念第30-31页
     ·CIM包第31-32页
     ·CIM类图第32-33页
     ·公共信息模型应用第33-34页
   ·线损四分模型的建模第34-42页
     ·线损四分模型的领域建模第35-36页
     ·线损四分模型的实例建模第36-38页
     ·线损四分模型的数据建模第38-42页
第四章 线损四分管理典型构件的实现第42-54页
   ·构件实现规范第42-46页
     ·J2EE第42-43页
     ·JavaBean与EJB第43-46页
   ·典型线损四分构件的开发第46-54页
     ·构件的抽取第46-48页
     ·构件的设计第48-50页
     ·构件的实现第50-52页
     ·构件的部署第52-54页
第五章 线损四分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第54-61页
     ·数据库方面设计第54-56页
     ·当前库和历史库分开第55页
     ·优化索引第55-56页
     ·减少存储过程的使用第56页
   ·应用服务器方面第56-57页
     ·连接缓冲池第56页
     ·负载均衡第56-57页
   ·应用开发方面的考虑第57-59页
     ·代码表缓存第57页
     ·专门的计算服务器第57-58页
     ·报表统计的中间表第58-59页
   ·数据的获取第59-61页
     ·基本信息共享第59-60页
     ·实现技术要求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交通仿真系统关键算法研究与系统设计
下一篇:气动标记系统中智能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