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44页 |
一、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样本数据库 | 第21-34页 |
1. 中药样品的选取 | 第21-24页 |
2.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34页 |
二、数据预处理 | 第34-37页 |
1. 一般步骤 | 第34-36页 |
2. 不同物质层面上各种不同图谱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三、统计模式识别建模策略 | 第37-44页 |
1.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不同层面的划分 | 第37-38页 |
2. 中药药性寒热特征标记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立及其可视化表达 | 第38-41页 |
3. 中药寒热特征标记物质组群统计模式识别的建模流程 | 第41-42页 |
4. 统计分析软件 | 第42-43页 |
5. 技术路线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71页 |
一、不同物质层面中药寒热特征标记PLS-DA模型判别结果及其特征标记的可视化表达 | 第44-62页 |
1. 无机元素 | 第44-49页 |
2. 初生物质 | 第49-54页 |
3. 次生物质 | 第54-62页 |
二、无机元素、初生物质和次生物质的综合多维多息图谱中药寒热特征标记PLS-DA模型判别结果及其特征标记的可视化表达 | 第62-71页 |
1. 中药整体寒热药性的判别结果 | 第62-63页 |
2. 中药整体药性的综合多维多息图谱寒热标记的可视化 | 第63-71页 |
讨论 | 第71-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6-117页 |
附件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