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农杆菌介导非抗生素标记的抗逆基因BADH转化大豆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第10-11页
   ·植物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11-12页
     ·电激法第12页
     ·基因枪法及超声波介导和PEG法第12-13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3-16页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第16-18页
     ·农杆菌菌株第16页
     ·侵染共培养条件第16-17页
     ·基因型第17-18页
   ·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障碍第18-19页
     ·转化率较低,可重复性差第18页
     ·组织培养繁杂,植株再生困难第18-19页
   ·小结第19-21页
2. 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1-30页
   ·材料和方法第22-24页
     ·材料第22页
     ·方法第22-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BADH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测序验证第24页
     ·重组质粒pBA002-BADH的构建第24-25页
     ·重组质粒pBA002-BADH的PCR检测第25-26页
     ·重组质粒pBA002-BADH的酶切与测序验证第26-27页
   ·结论第27-28页
   ·讨论第28-30页
3. 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第30-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7页
     ·实验材料第30-32页
     ·转化方法第32-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6-BA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率的影响第37-38页
     ·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38-39页
     ·大豆基因型对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第39-40页
   ·讨论第40-41页
     ·恢复培养基中6-BA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第40页
     ·预培养时间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第40-41页
     ·基因型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第41页
   ·结论第41-43页
4. 大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的研究第43-55页
   ·材料和方法第44-50页
     ·实验材料第44-46页
     ·实验方法第46-48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及耐干旱鉴定第48-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植株再生和再生率统计第50-51页
     ·转基因植株的目的基因PCR检测第51-52页
     ·叶片涂抹草丁膦与PCR检测对比结果第52页
     ·转基因植株耐干旱初步试验第52-53页
   ·讨论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地碱蓬SsCMO基因的克隆及其对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
下一篇: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基因的图位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