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 乡镇债务 | 第12-13页 |
二、 乡镇债务的分类 | 第13-14页 |
三、 乡镇债务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7页 |
一、 公共产品理论的论述 | 第16-17页 |
二、 启示 | 第17页 |
第三节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7-19页 |
一、 财政分权理论的论述 | 第17-19页 |
二、 启示 | 第19页 |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9-22页 |
一、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论述 | 第19-21页 |
二、 启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西部某省乡镇债务概况 | 第22-38页 |
第一节 西部某省乡镇债务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 第22-28页 |
一、 乡镇债务的规模现状及特征 | 第22-23页 |
二、 乡镇债务的偿还现状及特征 | 第23-24页 |
三、 乡镇债务的支出结构及特征 | 第24-27页 |
四、 乡镇债务的期限结构及特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西部某省乡镇债务的因子分析 | 第28-34页 |
一、 因子分析的目的与指标选取 | 第28-29页 |
二、 因子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 第29-34页 |
第三节 乡镇债务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 | 第34-38页 |
一、 乡镇政府适度负债的积极意义 | 第34-35页 |
二、 乡镇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重危害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我国西部某省乡镇债务形成的历史路径和形成原因 | 第38-46页 |
第一节 西部某省乡镇债务形成的历史路径 | 第38-41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到重建乡镇政府之前(1949-1984 年) | 第38-39页 |
二、 重建乡镇政府至邓小平南方讲话(1984-1992 年) | 第39-40页 |
三、 邓小平南方讲话至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1992-2000 年) | 第40-41页 |
四、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至今(2001 年至今) | 第41页 |
第二节 西部某省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 第41-46页 |
一、 财政体制方面的原因 | 第41-43页 |
二、 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43-44页 |
三、 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44-45页 |
四、 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防范和化解西部某省乡镇债务的对策 | 第46-50页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建立高效的财政基本法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统一债务管理体制,加强对债务的监督管理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化解现有债务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