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转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绪论第16-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6-17页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第17-18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及本文存在的不足第18-20页
第一章 公民参与比较分析——对西方政府转型理论及发展历程的考察第20-54页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第20-27页
  一、新公共管理概述第20-22页
  二、新公共管理的优劣势分析第22-25页
  三、新公共管理带给我们的启示第25-27页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第27-32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第27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7-30页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第30-32页
 第三节 治理——善治理论的兴起第32-41页
  一、治理理论的发展背景第32-33页
  二、治理的含义第33-35页
  三、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5-38页
  四、善治第38-41页
 第四节 西方政府转型中公民参与演变历程研究第41-54页
  一、西方政府转型中公民参与演变历程的综述第41-44页
  二、新公共管理提起公民参与的开端第44-45页
  三、新公共服务使公民参与得到重视第45-48页
  四、治理善治理论是公民参与的全面应用第48-49页
  五、后现代理论对公民参与的理论分析第49-51页
  六、西方政府转型理论对于现代行政法提出挑战第51-54页
第二章 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基于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景分析第54-87页
 第一节 风险的高度危害性为公民参与提供了现实基础第54-64页
  一、风险社会理论产生的背景第54页
  二、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第54-62页
  三、风险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第62-64页
 第二节 公民参与风险决策的法律制度构建第64-87页
  一、公民和政府应该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第64-65页
  二、从政府和专家封闭的决策体系向政府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开放风险决策体系转变第65-76页
   (一) 传统政府和专家封闭的风险决策体系分析第65-68页
   (二) 政府和公民共同参与的风险决策体系分析第68-76页
  三、公民参与风险决策机制的制度化法律化分析第76-78页
  四、风险决策的制度设想第78-87页
第三章 公民参与的基础——公民社会第87-110页
 第一节 公民社会理论简介第87-96页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分析第87-92页
  二、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概述第92-96页
 第二节 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第96-110页
  一、西方公民社会理论中国化探讨第96-101页
  二、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第101-103页
  三、我国公民社会与公民参与的关系研究第103-106页
  四、我国公民社会在推进公民参与过程中的举措第106-107页
  五、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公民参与的指导第107-110页
第四章 公民参与机制研究第110-156页
 第一节 公民参与法律制度概述第110-127页
  一、公民参与的内在法理基础第110-117页
  二、公民参与对政府转型的作用第117-120页
  三、我国公民参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第120-127页
 第二节 我国公民参与法律机制的困境与出路第127-140页
  一、公民参与法律机制的困境——公民政治文化氛围的培养第127-135页
  二、我国公民参与法律机制的出路第135-140页
 第三节 公民参与的重要载体——非政府社会组织第140-156页
  一、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发展背景介绍第140-142页
  二、公民社会与自由结社第142-145页
  三、非政府社会组织的概述第145-149页
  四、社会团体的自组织分析第149-153页
  五、非政府组织(自组织团体)的法律化困境与出路第153-156页
第五章 政府转型中公民参与的实例分析第156-182页
 第一节 社区治理理论的探讨第156-164页
  一、背景分析第156-157页
  二、社区治理的理论简介第157-161页
  三、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制度化研究第161-164页
 第二节 网络民主参与分析第164-182页
  一、互联网对后现代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第165-166页
  二、网络新传媒的概述第166-168页
  三、网络与公共领域第168-172页
  四、网络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参与模式第172-175页
  五、网络民主的可行性分析第175-177页
  六、政府对网络民主模式的构建第177-182页
结论第182-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95-196页
致谢第196-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污染规制之行政合作研究
下一篇: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