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保证保险概念界定 | 第12-26页 |
一、保证保险的概念 | 第12-18页 |
(一) 保证保险的概念考查 | 第12-14页 |
(二) 保证保险的基本种类 | 第14页 |
(三) 保证保险的特征 | 第14-18页 |
二、保证保险与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8-22页 |
(一) 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比较 | 第18-19页 |
(二) 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比较 | 第19-20页 |
(三) 保证保险与责任保险比较 | 第20-22页 |
三、保证保险在各国的发展 | 第22-25页 |
(一) 美国的政府工程保证保险与米勒法案 | 第22-23页 |
(二) 法国的潜在缺陷保证保险与日本的住宅性能保险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保证保险法律属性分析 | 第26-39页 |
一、关于保证保险的法律学说及评介 | 第26-30页 |
(一) 保证说 | 第26-28页 |
(二) 保险说 | 第28-29页 |
(三) 折衷说 | 第29页 |
(四) 关于各种学说的评价 | 第29-30页 |
二、从保证保险的源起与发展定位保证保险的法律属性 | 第30-32页 |
(一) 美国对保证保险属性的选择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对保证保险属性的选择 | 第31-32页 |
三、从各种保证保险的社会功能定位保证保险的法律属性 | 第32-35页 |
(一) 广泛适用的保证保险的功能及特点 | 第32-33页 |
(二) 产品责任保证保险对债权人的保护 | 第33-35页 |
四、从社会立法机制的效益定义保证保险的法律属性 | 第35-37页 |
(一) 担保法的立法兼容障碍 | 第35-36页 |
(二) 保险法的立法兼容困难与解决方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保证保险风险 | 第39-46页 |
一、信用及授信行为 | 第39-41页 |
(一)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定义 | 第39页 |
(二) 信用的法学内涵 | 第39-40页 |
(三) 授信行为 | 第40-41页 |
二、授信风险及其转移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一) 授信风险 | 第41页 |
(二) 授信风险的转移 | 第41-42页 |
三、保证保险中的保险风险 | 第42-45页 |
(一) 保险中的风险 | 第42-43页 |
(二) 被保险人的授信风险与保证保险风险 | 第43-44页 |
(三) 保证保险中的除外责任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保险人的追偿权 | 第46-60页 |
一、财产保险中的追偿权 | 第46-48页 |
(一) 定义与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二) 财产保险中追偿权与债的保全中的代位权 | 第47-48页 |
二、保证保险中追偿权的理论讨论 | 第48-50页 |
(一) 追偿权的一般概念 | 第48页 |
(二) 追偿权与保证保险的保险性 | 第48-50页 |
三、追偿权的行使 | 第50-56页 |
(一) 追偿权的取得方式 | 第50-51页 |
(二) 追偿权的行使名义 | 第51-52页 |
(三) 追偿权的行使条件 | 第52-54页 |
(四) 追偿权的行使对象 | 第54-55页 |
(五) 追偿权的时效 | 第55-56页 |
四、保险人不可行使追偿权的讨论 | 第56-59页 |
(一)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分类讨论 | 第56-58页 |
(二) 保险人不能行使追偿权的情形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