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概述 | 第14-22页 |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5页 |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5-18页 |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 第15页 |
·取保候审的种类 | 第15-16页 |
·取保候审的程序 | 第16-17页 |
·被取保候审人及保证人的义务 | 第17-18页 |
·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18页 |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功能 | 第18-20页 |
·人权保障功能 | 第19页 |
·诉讼保障功能 | 第19-20页 |
·司法资源节省功能 | 第20页 |
·取保候审与其他强制措施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国外保释制度的比较 | 第22-29页 |
·国外保释制度考察 | 第22-26页 |
·保释的主要类型 | 第22-25页 |
·保释的基本程序 | 第25页 |
·保释的救济 | 第25-26页 |
·违反保释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26页 |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差异 | 第26-29页 |
第4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主要缺陷 | 第29-37页 |
·因立法原因而导致的缺陷 | 第29-34页 |
·取保候审的法律属性规定不明确 | 第29-31页 |
·在取保候审的审查程序上存在的缺陷 | 第31-34页 |
·对保证人义务及责任的规定不健全 | 第34页 |
·实践运行中存在的缺陷 | 第34-37页 |
·适用取保候审的比例过低 | 第34-35页 |
·有关期限规定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混乱 | 第35-36页 |
·取保候审不受监督易生腐败 | 第36-37页 |
第5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 第37-51页 |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前提 | 第37-40页 |
·确立人权保障的理念 | 第37-38页 |
·确立无罪推定的理念 | 第38-39页 |
·确立程序正义的理念 | 第39-40页 |
·完善取保候审的有关立法 | 第40-47页 |
·明确规定获得取保候审为一项权利 | 第40-41页 |
·相关原则确定 | 第41-43页 |
·完善相关具体规定 | 第43-47页 |
·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47-51页 |
·建立行为人人身危险性调查制度 | 第47-48页 |
·完善违反相关义务的责任承担制度 | 第48-49页 |
·完善取保候审的审查决定制度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