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FIBUS网的皮带机集控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皮带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动态与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总体目标 | 第16页 |
·技术要求 | 第16-18页 |
·本课题的技术方案 | 第18-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2 皮带机保护系统的介绍 | 第21-27页 |
·防跑偏保护 | 第21-22页 |
·防跑偏保护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带式输送机跑偏的解决措施 | 第22页 |
·堆煤保护 | 第22-23页 |
·堆煤保护的必要性 | 第22页 |
·堆煤保护的解决措施 | 第22-23页 |
·驱动滚筒打滑保护 | 第23-24页 |
·驱动滚筒打滑保护的必要性 | 第23页 |
·驱动滚筒打滑保护的解决措施 | 第23-24页 |
·温度保护和超温洒水保护 | 第24页 |
·温度保护和超温洒水保护的必要性 | 第24页 |
·温度保护和超温洒水保护的解决措施 | 第24页 |
·烟雾保护 | 第24-25页 |
·烟雾保护的必要性 | 第24页 |
·烟雾保护的解决措施 | 第24-25页 |
·张力保护 | 第25页 |
·撕裂保护 | 第25页 |
·撕裂保护的必要性 | 第25页 |
·撕裂保护的解决措施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PLC控制硬件设计 | 第27-41页 |
·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第27-28页 |
·PLC概述 | 第28-30页 |
·主站搭建 | 第30-31页 |
·主站PLC选型 | 第30-31页 |
·主站以太网扩展模块 | 第31页 |
·从站PLC输入输出点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从站搭建 | 第32-33页 |
·从站PLC选型 | 第32-33页 |
·从站扩展模块 | 第33页 |
·上位机 | 第33-34页 |
·传感器执行机构选型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PLC控制软件设计 | 第41-49页 |
·I/O地址分配 | 第41-42页 |
·STEP7-Micro/WIN概述 | 第42页 |
·主站程序设计 | 第42页 |
·皮带启动程序设计 | 第42-45页 |
·皮带停止程序设计 | 第45页 |
·皮带故障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网络组建 | 第49-53页 |
·S7-300通信网络概述 | 第49-50页 |
·AS-i现场总线网络 | 第49页 |
·MPI多点接口协议 | 第49页 |
·工业以太网 | 第49页 |
·PROFIBUS现场总线 | 第49-50页 |
·网络组建 | 第50-52页 |
·系统网络构成 | 第50-51页 |
·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组建 | 第51-52页 |
·工业以太网组建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上位机组态软件的设计 | 第53-67页 |
·上位机组态软件简介 | 第53-55页 |
·上位机概念 | 第53页 |
·组态软件 | 第53-54页 |
·MCGS组态软件 | 第54-55页 |
·上位机组态软件界面设计 | 第55-62页 |
·主界面设计 | 第55-56页 |
·上位机单台设计界面 | 第56-58页 |
·上位机软件实时电流曲线 | 第58-59页 |
·上位机软件历史电流曲线 | 第59页 |
·上位机软件故障界面 | 第59-61页 |
·上位机软件报警记录界面 | 第61-62页 |
·构建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库 | 第62-64页 |
·MCGS组态软件与PLC之间的通信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7 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